摘要:至于辞职原因,石破茂表示,希望“避免执政的自民党出现分裂”。而随着石破茂辞职,日本政坛在“后安倍时代”仍处于持续不断的动荡之中。
2025年9月7日,日本公共广播NHK突然宣布,日本首相石破茂正式决定辞职。
至于辞职原因,石破茂表示,希望“避免执政的自民党出现分裂”。而随着石破茂辞职,日本政坛在“后安倍时代”仍处于持续不断的动荡之中。
实际上外界对于石破茂能“撑到今天”已经感到不可思议。早在今年7月20日的日本参议院选举失败,外界就普遍认为石破茂会选择辞职。当时日本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意外丧失了参议院多数席位,这是自1955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自民党自战后至今对日本政坛的“统治地位”已近乎“摇摇欲坠”。对此,前首相麻生太郎公开呼吁石破茂下台“谢罪”。
7月21日,麻生太郎要求石破茂下台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重大选举失利,石破茂拒绝下台。7月23日,石破茂宣布他将继续留任,以应对与美国的关税谈判等重大外交经济议题。
但随着时间推进,他的支持率持续下滑,成为近二十年来民意支持率最低的日本首相之一,其内阁支持率更是不到23%。
尽管石破茂努力争取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等党内大佬的支持,但上述几人均希望自己派系人选能执掌自民党(也就自民党副总裁菅义伟对石破茂还算友善),一时间石破茂内阁举步维艰。
到了8月份,自民党各个派系不断攻讦石破茂内阁的领导力,导致石破茂内阁多位核心官员辞职或倒戈。其最为核心的铁杆支持者,自民党干事长森山浩也扛不住压力宣布“将为选举失利负责”并辞职。
森山浩
到了9月5日,致命一击来了。日本媒体透露,自民党内部计划举行“非常时期领导人选举”,即要求进行党内总裁选举来换掉石破茂。
石破茂内阁的法务大臣铃木馨佑、农林水产副大臣泷波宏文等内阁成员,纷纷公开呼吁提前举行自民党党内总裁选举,这种背叛无疑是压垮石破茂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了此时,已经是内外交困的死局,石破茂除了辞职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外部的民意支持率超低,自民党内部又近乎全体反对他,其完全失去了执政基础。
但在笔者看来,石破茂辞职或许算是一次“以退为进”,通过下台与自民党内部的其它派系达成和解,为自己派系以后的卷土重来进行暂时性的蛰伏。
这点倒是很有安倍晋三的风格。
安倍晋三的遗照
安倍晋三、福田赳夫等日本前首相都曾通过短期蛰伏积蓄力量,继而实现卷土重来,尤其安倍晋三的第二个任期执政颇为成功。
虽然两人是政敌,但安倍晋三的经验或许影响了石破茂,不排除未来重新整合自民党内部中小派系,成为翻版的安倍晋三。
尤其是,石破茂如果能够将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或会保留一定基层党员和舆论的支持和同情。
但和安倍晋三不同,石破茂派系规模较小(约有20多名议员),其能上台本身也是其它大派系(尤其麻生太郎)妥协的结果。因此在上台之前石破茂就深知自己的支持基础很薄弱,甚至去年党内竞选时出现石破茂“装睡”,以希望落选的情况。
去年选举现场睡着的石破茂
但面对强硬保守派高市早苗的咄咄逼人,其它派系的候选人(例如小泉进次郎、林芳正)都无法阻击高市早苗。所以在日本民间拥有很高支持率(这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对比)的石破茂成了自民党各个派系的“最大公约数”,阴差阳错的让石破茂“捡了个便宜”。
可这哪里是“便宜”,明明是“烫手山芋”。
上台后的石破茂由于缺乏党内影响力,导致其政策根本无法推行,近乎是一个跛脚首相。他曾引以为傲的民间支持率也因一系列丑闻和经济发展不及预期而受到重创。
其中一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政策新闻不断打击石破茂政府,例如不久前日本盛传所谓的日本将从非洲、印度引入大量劳工的消息。无论该消息是否属实,这让排外的日本民众普遍感到愤怒和不满,并把这种情绪迁怒于石破茂内阁。
双重作用的结果下,石破茂这执政的一年时间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几乎没有任何亮眼的表现。
尤其8月份和美国的关税谈判——尽管西方媒体认为日本对美谈判的表现还算不错——严重打击了日本国内民众的情绪,加速了石破茂内阁的倒台。
可以说,在此刻辞职,已经是石破茂最好的结果了。
根据日媒的消息,已有过半自民党的地方支部敲定赞成总裁改选,一旦动议通过,那么这将严重羞辱石破茂的政治形象。
于是,石破茂选择辞职。
来源:盖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