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雯雯,1994年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2018年参与创办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现为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会长,因其在河狸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河狸公主”。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初雯雯曾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
初雯雯,1994年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2018年参与创办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现为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会长,因其在河狸保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河狸公主”。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初雯雯曾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并于2024年被生态环境部聘为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野生动物保护之路,与环保结缘的?
初雯雯:我走上野生动物保护这条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出生在新疆阿勒泰,这里是阿尔泰山的脚下,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阿尔泰山是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四国的国际山脉,这里有着广袤的森林、草原和河流,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热点区域。从小,我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长大,身边的人淳朴善良,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热爱和敬畏。在阿勒泰,孩子们有很多机会亲近自然,我们小时候会在河边玩耍,观察河狸筑坝,也会在草原上追逐野生动物的踪迹。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从小就对野生动物充满了好奇和喜爱。后来,我考入北京林业大学,系统学习了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大学期间,我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行动力的事业。毕业后,我选择回到新疆,回到我熟悉的阿尔泰山,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做些贡献。
2018年,我回到阿勒泰,开始参与蒙新河狸的保护工作。当时,我们面临的情况非常严峻,河狸的栖息地因为人类活动而碎片化,种群数量也岌岌可危。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还有无数热心的网友。我们一起组成了“河狸军团”这个生态保护者网友社群,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
从那时起,我就真正踏上了野生动物保护之路。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能把童年时对自然的热爱,变成一份职业,还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关注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记者: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河狸公主”,可否和读者分享您的河狸保护故事?
初雯雯:被大家称为“河狸公主”,是对我和团队工作的认可,但其实我更愿意把自己看作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的“桥梁”。我的河狸保护之路始于一次意外事件。2018年,我在新疆阿勒泰的富蕴县恰库尔图镇,目睹了一家三口河狸被冻死的惨状。这让我意识到,蒙新河狸这种珍稀物种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从那时起,我便决心踏上守护野生河狸的道路。
我们发起了“河狸食堂”项目,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方式,为河狸种植它们喜爱的灌木柳,修复它们的栖息地。这个项目得到了全国网友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捐款,帮助我们在乌伦古河流域种下了100余万棵灌木柳。这些努力不仅为河狸提供了食物,还改善了整个乌伦古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随后,我们又推出了“河狸守护者”项目,联合当地政府、牧民和志愿者,组建了一支近500人的自然保护队伍。他们不仅帮助监测河狸的生存状况,还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日常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缓解了当地牧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最让我自豪的是,我们在全国网友的支持下,建成了阿尔泰山第一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河狸方舟”。这里不仅是河狸的避难所,也为其他受伤的野生动物提供了专业的救助和康复服务。如今,蒙新河狸的种群数量已经增长了50%,这让我们看到了生态保护的希望。记者:您成立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的初衷是什么?在协会开展的工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初雯雯:成立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源于我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刚毕业时,我其实获得了一份在北京坐办公室的工作,薪资待遇很不错,工作环境也很舒适。但没工作几天,我就坐不住了。当时,国家的人与自然和谐建设推进得很快,我们这个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记得自己特别认真地学习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感觉很振奋,似乎获得了一种学以致用的感召。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生态保护专业的毕业生,我应该回到家乡,为这片土地做些什么,也为自己的理想做些什么。所以,我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回家乡!
回到阿勒泰后,我发现家乡的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蒙新河狸是我国仅有的河狸种类,生活在阿勒泰地区,它们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能通过筑坝改善水质、调节水位,为更多生物创造生存条件。然而,2018年,我在富蕴县恰库尔图镇目睹了一家三口河狸被冻死的惨状,这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意识到保护河狸的紧迫性。2018年9月,在阿勒泰地委、行署的支持下,我和几位伙伴一起创办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全社会的参与,保护蒙新河狸及其栖息地,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协会的工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是人力和资金的短缺。协会成立初期,只有3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我们吃住在毛坯房,加班到深夜,甚至没有工资。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向身边的朋友“化缘”,请求他们帮忙提供肉和药品。其次,是自然条件的恶劣。在沙化的河谷里种树,蚊虫叮咬、烈日暴晒、遭遇洪水和冰窟窿都是常事。第一年种树失败后,我甚至在河边哭着向死去的树苗道歉。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从最初的“超级网友群”,到由政府、网友、媒体、基金会和企业组成的“河狸军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通过“河狸食堂”“河狸守护者”和“河狸方舟”等项目,我们不仅修复了河狸的栖息地,还培养了近500名牧民自然巡护员,并建成了国际山脉阿尔泰山在我国境内的第一所专业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我为“河狸军团”感到自豪,更为国家感到骄傲。是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可能。
记者:请谈谈您参加COP15的经历与青年环保工作。
初雯雯:参加COP15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2021年,我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开幕式上向世界分享了“河狸军团”百万青年参与自然保护的故事。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中国青年的力量和中国生态保护事业的影响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这是对“河狸军团”全体成员的肯定。我们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如今超过200万人的庞大群体,这让我无比自豪。我们就像一根根羽毛,每一根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当我们紧密地排布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双强壮的翅膀。
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在全球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在国际交流环节中,我们国家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中国的声音和态度对许多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中国不仅走在了世界生态保护的前列,更在制定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规则和秩序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COP15期间,我看到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内,也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高度认可。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也为自己能够代表中国青年发声感到无比自豪。
那一刻,我的“中国梦”被具象化了。我看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也看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中的重要角色。我们不仅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还能为全球生态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您如何理解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的使命责任?
初雯雯:作为一名生态环境部特邀的观察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认为,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的使命责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建言献策、宣传引导和搭建桥梁。
我会结合自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化参与模式创新以及生态保护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同时,我将深入社会,了解普通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点和真实需求,将这些民意反馈给生态环境部,希望能够促进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民意。
此外,我将继续通过“河狸直播”“河狸守护者”等项目,向公众展示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我还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公众树立良好榜样。
记者:您是中国青年在环保公益领域的杰出代表,您在带动青年一代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都做了哪些工作?
初雯雯:在带动青年一代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始终将培养专业志愿者作为核心工作之一。我们深知,生态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而青年一代正是这份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以下是我们在志愿者培养方面的主要工作:
1.建立系统化的志愿者培训体系
我们依托“河狸军团”平台,建立了系统的志愿者培训体系。通过与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涵盖生态学、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保护等多领域的专业课程。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实地实践,确保志愿者能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例如,在“河狸食堂”项目中,我们组织志愿者参与灌木柳种植,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生态保护知识。
2.开展“河狸守护者”项目,培养专业巡护员
我们通过“河狸守护者”项目,联合当地政府对基层干部和农、牧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一批乡、镇、村干部熟悉了生态保护一线的情况,同时培养出500余名牧民自然巡护员。这些巡护员不仅参与日常的栖息地监测和保护工作,还协助科研团队进行野生动物调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帮助青年志愿者成长为专业的生态保护力量。
3.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培训与互动
我们通过“河狸守护者”项目,联合当地政府对基层干部和农、牧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一批乡、镇、村干部熟悉了生态保护一线的情况,同时培养出500余名牧民自然巡护员。通过直播讲解生态保护知识、分享野生动物故事,我们吸引了大量青年的关注,并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让更多青年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生态保护知识。
4.推动志愿者参与项目化运作
我们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项目化运作,通过“河狸食堂”“河狸方舟”等项目,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河狸方舟”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建设中,青年志愿者参与了从规划到运营的全过程,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5.强化志愿者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青年志愿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例如,通过评选优秀志愿者、分享成功案例等方式,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我们还通过“河狸直播”平台,让志愿者能够实时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受到公众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的初心是为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培育新生力量,让更多青年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通过“河狸军团”,我们不仅为青年提供了参与生态保护的机会,还通过项目化运作和专业培训,帮助他们成长为生态保护的专业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扩大志愿者培养规模,提升培训质量,让更多青年能够为中国的生态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您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环保习惯?公众如何更好地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初雯雯:在日常生活中,我坚持一些简单的环保习惯,比如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碳排放;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杯和购物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严格进行垃圾分类,支持资源回收利用;同时,我会定期参与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对于公众来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其实并不难。首先,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参与垃圾分类等。其次,多了解生物多样性知识,通过阅读、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并将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此外,积极参与植树、河流清洁等环保活动,或者支持环保公益组织,也能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我呼吁大家,如果你对生态保护感兴趣,还可以来参加我们的志愿者培养计划,和我们一起守护大自然,你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快乐!
本文来源于《世界环境》2025.01期特约访谈栏目
来源:世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