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是国外的Match Group(NASDAQ:MTCH)和Bumble(NASDAQ:BMBL),或是国内的陌陌(NASDAQ:MOMO)、欢聚时代(NASDAQ:YY)、雅乐科技(NYSE:YALA)和Soul等公司,全都遇到了增长瓶颈:
昨天听完赤子城的财报电话会,然后查了查陌生人社交这个赛道,总结出一句话:全球陌生人社交大败局。
不管是国外的Match Group(NASDAQ:MTCH)和Bumble(NASDAQ:BMBL),或是国内的陌陌(NASDAQ:MOMO)、欢聚时代(NASDAQ:YY)、雅乐科技(NYSE:YALA)和Soul等公司,全都遇到了增长瓶颈:
•陌陌,2024Q4收入26.4亿元,同比下滑12.2%;Non-GAAP净利润2.3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1亿元大幅下滑。2014年至今股价上涨9%。
•欢聚时代,2024Q4收入5.5亿美元,同比下滑3.6%;主力产品Bigo、Likee、Hago的移动MAU均处于下滑状态。2014年至今股价上涨4%。
•雅乐科技,2024Q4收入0.9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Non-GAAP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6.8%。在这么小的规模下,增速、尤其是利润增速处于较低水平。2014年至今股价下跌8%。
•Soul,从前两年递交港交所的招股书看,2022年销售支出放缓,MAU就涨不动了,还处于互联网公司最差的路线——用钱买用户,用户越多亏损越多。
•Match Group(约会交友平台),2024Q4收入8.2亿美元,同比下滑1%;调整后经营利润3.2亿美元,同比下降10%。2014年至今股价下跌14%。
•Bumble(女性向交友平台),2024Q4收入2.6亿美元,同比下滑4%,且连续多个季度收入停滞在两亿多。调整后 EBITDA 为 7250 万美元,同比略微负增长。2014年至今股价下跌88%。
上述主要的陌生人社交公司,清一色股价下跌或微涨,且业绩下滑,要么就是在规模较小的时候,利润个位数增长。说一句陌生人社交大败局,我觉得不过分。
不过,陌生人社交赛道一片“废墟”之中,有一家公司,叫赤子城科技(HK:09911),你看它昨天刚发的业绩:
•2024年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53.9%。
•其中社交业务收入46.3亿元,同比增长58.1%。
•经调整EBITDA为9.6亿元,同比增长42.8%。
再看赤子城的股价,2024年涨了92%,2025年至今涨了74%。你自己翻到上面回顾一下,其它公司要么跌成渣渣,要么微涨。不带这么玩的,赤子城和这些公司简直不像一个行业。
这种“公司在行业毁灭中涅槃重生”的竞争态势,蕴藏巨大的机会。说个烟草行业的商业案例你就懂了。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烟草行业迎来大败局。事情是这样的,195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首次发布报告,提出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原因。1966年美国通过立法,明确烟盒上必须标识吸烟有害。1971年美国禁止香烟在电视和电台上打广告。
这直接把美国烟草行业整麻了,据ourworldindata数据:从60年代起,美国人均年香烟消费量触顶,从4000多支下滑到世纪之交的2000多支,需求砍半。
你猜怎么着?有一家叫菲利普莫里斯(NYSE:PM)的烟草公司,在上个世纪下半叶为投资者实现了惊人的财富增值,成为标普500之王:1957-2003年,它的年化收益高达19.57%(股神巴菲特长期的收益率也就这个水平)。力压雅培(NYSE:ABT),辉瑞(NYSE:PFE),可口可乐(NYSE:KO),宝洁(NYSE:PG)等跨国巨头,排在榜首。
菲利普莫里斯,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1.缓解健康焦虑,推出“低焦油”、“淡味”香烟;
2.商业策略,垂直整合降低成本并通过降价策略干掉竞争者,抢夺份额提升集中度;
3.国际化,在未控烟市场扩张;
4.细分赛道,开发短支烟(针对便携需求)、薄荷味香烟(针对年轻女性)等;
5.产品创新,2014年在意大利和日本推出加热不燃烧烟草品牌IQOS。
各种措施之下,菲利普莫里斯并未倒在美国控烟政策之下,反而越来越红火,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所以说,没有不好的大环境,只有不行的公司。再换句话说——所有的行业或者赛道,在种种原因之下——政策、人口、技术等——都会走过萌芽、成长、成熟和衰落的生命周期。
区别在于,有的公司在走完当前赛道的生命周期后,就完蛋了。而有的公司在原有赛道上,拓展出另一条S曲线,再重新定义赛道,激发生机。这样的公司,遇到了,拥抱它,别放手。
就像菲利普莫里斯在烟草行业中脱颖而出,我总结了赤子城在陌生人社交赛道逆势而上的原因。
【1】“走肾”不是商业终点。Match Group是陌生人社交“走肾派”的代表,匹配到合适目标之后转线下,打完扑克之后进入贤者模式,然后两相生厌——我没试过,《黑镜》第四季4集是这么说的,剧集中第一对没打扑克,反而有更深的羁绊。人类需要达尔文,也更需要柏拉图。更广义地讲,就是当下常说的“情绪价值”。
【2】做好基建,搞复制。“走肾”不是社交商业的终点,“走心”的产品一定要多元,但多元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陌生人社交的矩阵化不能各自为战,能否复用关键成功要素是胜负手,也是社交的基建,比如用户洞察、本地化能力、AI能力,这里就不展开了。
【3】拒绝所谓的“战略亏损”,先搞钱。每一个行业都有生命周期,互联网赛道是典型的生命周期短,变化速度快,不能向上突破的,自然就在行业的大败局中倾覆。赤子城聪明的地方在于,摒弃所谓的“战略性亏损”,每一个细分赛道必须要把钱挣了。
这让我想到AMD的奋斗史,行业不同,但向上突破,重塑赛道的坚韧始终不变。作为芯片公司AMD的创始人,桑德斯妥妥的“外行”,他原来是仙童半导体的销售主管,没有技术背景,这比仙童八叛徒出来搞芯片创业难度可高多了。
可后来发生了什么?此时此刻,桑德斯创办的AMD(NASDAQ:AMD)市值1736亿美元,八叛徒之首罗伯特·诺伊斯创办的英特尔(NASDAQ:INTC)市值1037亿美元,当初科技界的“Big Brother”英特尔被无情赶超。
桑德斯的AMD是怎么做到的?就是不断地向上突破:
•一开始AMD靠山寨产品勉强度日;
•后来IBM为防止供应商Intel一家独大,这让AMD混成了备胎(Intel被迫给它技术授权);
•再然后,AMD凭借当备胎积累技术,并通过跟随策略——推出与Intel处理器兼容却更便宜的替代品——迅速成长,1984年收入达到11亿美元,同期收入16亿美元的Intel差点没破防。但这之后的十几年,飘了的桑德斯被Intel釜底抽薪,CPU技术授权到期后不再续约,AMD跌落人间,原形毕露。
•此后,桑德斯的AMD潜心技术研发,1997年推出K6处理器,1998年推出K7处理器,2000年推出K8处理器,此后在技术一直能跟Intel板手腕子。但受限于规模与用户心智,仍然是打不过。
•2006年AMD 54亿美元收购显卡双雄之一的ATI,自此它可以用GPU跟Intel田忌赛马,也确实在人工智能时代大放异彩,实现对Intel的超越。
•2020年AMD又花了350亿美元收购赛灵思,加码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芯片赛道。
码完AMD半个世纪的企业极简史,我只想大喊三声: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桑德斯用半个世纪的不断升级实现了梦想。
你瞧AMD,你再看迪士尼,米老鼠IP→动画授权→经典动画IP矩阵→IP影视化→迪士尼乐园→IP集群(经典动画、漫威、卢卡斯、皮克斯)。行业不同,但向上突破的内核是一样的,所以你能看到陌生人社交这个小赛道不太好,但在整个社交娱乐、“情绪价值”赛道,赤子城活得很滋润(见下图):收入一年一个台阶,这八个年头(2016-2024年)的复合增速高达57%,非常夸张。
之前我还很奇怪,公司管理层为什么很少出来露(吹)脸(牛),及时沟通是有利于市场充分认知公司内涵价值的。后来我明白了,社交的细分赛道容易被抄袭分流,不如闷声发大财来得好。
也许当它城再次升级,从各类细分市场组成的社交大盘,再往上一层突破到杀手级应用,有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护体,才是高调的时候吧。(注:内容首发来自先知堂)
来源:财经第一线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