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一天,他做出了一个震撼文物界的决定——将自己手中珍藏多年的183件中国国宝级文物,毫不保留地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2018年7月28日,美籍华人翁万戈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
在这一天,他做出了一个震撼文物界的决定——将自己手中珍藏多年的183件中国国宝级文物,毫不保留地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国内外舆论分成了两极。
有人对翁万戈的慷慨之举表示敬意,认为他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也有不少人对其决定深感愤慨,指责他背离了自己祖国的文化责任,甚至给他贴上了“叛国”的标签。
尤其是得知他此前将一部分文物转让给祖国却要450万美元时,一些人更加愤怒。
那么,翁万戈究竟为何这么做?他的捐赠和转让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思想深度?
翁万戈的家族,历代以文化传承与文物收藏闻名,要追溯这一传统,便不得不提翁万戈的高祖父——翁心存。
翁心存是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与文物收藏家,他的藏书和字画,不仅仅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给后代。
正是在翁心存的影响下,翁氏家族形成了代代相传的文物收藏传统,这种传统也深深植根于翁万戈的心中。
翁万戈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家中的每一间书房、每一处书架、甚至每一块闲置的墙角,都堆满了祖辈留下的珍贵藏品。
年幼的翁万戈常常在家族书房里徘徊,随着年岁的增长,翁万戈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所继承的不仅仅是这些物品的所有权,更是一种文化责任。
翁万戈的父亲也经常对他说,家族收藏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字画,都是祖先为国家文化做出的贡献,作为家族的传人,承担的责任远超个人的喜好与利益。
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让翁万戈从小便树立了文化传承的信念,但战乱的阴霾也让翁家这份传承的财富面临巨大的考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让家族深感危机,尤其是文物的安危更是成为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翁万戈的父亲和家族长辈们意识到,随着战火的蔓延,珍贵的字画和书籍不仅有可能被损毁,还可能成为敌人掠夺的目标。
于是,家族决定将这些珍贵文物迁出战区,寻求更为安全的地方保存。
从天津到上海,再从上海启程赴美国,每一件文物都被小心翼翼地包装,放置在密封的木箱中。
那时,翁家几乎是带着整个家族的文化财富,躲避着外来侵略的迫害,日夜担忧文物会在战火中消失。
尽管一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翁家最终将这些文化瑰宝成功地带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曼哈顿,翁家找到了一处临时的存储地,将这些文物暂时安放,这个仓库见证了翁家文物的另一段传奇历史。
尽管身处异国,翁万戈依然没有放弃对家族文物的管理和保护,他时常抽空去查看这些珍贵文物,心中常常想着将来能够带回祖国。
文物转让2000年,翁万戈做出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决定——将翁氏家族珍藏的数百本古籍和字画以4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图书馆。
他自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这个决定并非轻易作出,心中有诸多难舍难分的情感。
作为家族文化的继承者,他清楚这些文物不仅承载着家族的历史,更承载着翁家几代人的梦想与责任。
但他也明白,文物若停留在私人手中,虽然能够保全,但却无法为更多人所见识,无法为更多的后代所触摸。
如果将其转让给祖国,能够在中国的学者和大众中传播和保护,那么它们将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民族的文化复兴。
他在转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舆论压力和社会质疑,许多国内文物学者和专家在听闻翁万戈转让的消息后,纷纷表示支持。
毕竟,文物在海外的保存,不仅有可能面临多种不可控的风险,且它们若能够回到祖国,将能够为国家的历史研究、文化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观点,在他们看来,文物属于国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应当被无偿归还,而不应通过转让的方式进行交易。
对于这些质疑,翁万戈的态度一直比较平和,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决定会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同,他坦言:
“我理解有人会认为我做错了,但我从未怀疑自己的决定,因为我一生都在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努力。”
如果说翁万戈450万转让文物的行为让一些人不理解,那么他后来无偿将中国文物捐赠给美国的美术馆,则让他背负了很多骂名。
2018年7月28日,翁万戈迎来了自己百岁生日,他做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决定——将自己收藏的183件中国珍贵文物,捐赠给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文物界、文化界乃至大众媒体纷纷对翁万戈的决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分析。
捐赠的文物不仅仅包括书法、绘画和拓片等传统艺术品,还有几件极为珍贵的织绣与瓷器,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
翁万戈的这一决定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在他长期对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的深刻思考基础上做出的。
他并不认为这是一项简单的捐赠行为,而是对他一生文化使命的总结和延续。
在他百年人生的历程中,这些文物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凝聚了家族的文化精髓,也凝聚了他个人对文化、历史与责任的深切感悟。
翁万戈一直认为,文物并非是某个家庭、某个国家的私有财产,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尤其是这些家族传承下来的文物,它们不仅代表着翁家几代人的记忆,也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辉煌。
因此,他认为,将它们捐赠给波士顿美术馆,既是对个人文化使命的履行,也是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贡献。
翁万戈常说,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它应当被世界所有人欣赏和尊重。
通过在海外博物馆的展出,文物能够触及到更为广泛的国际观众,激发跨文化的对话与理解。
因此,翁万戈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将中国的珍贵文物捐赠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种积极尝试。
而波士顿美术馆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它在世界艺术界的影响力无可比拟,长期以来致力于文化交流与艺术传播,具有丰富的国际展览经验。
因此,翁万戈选择波士顿美术馆作为文物的捐赠对象,是因为波士顿美术馆不仅能够保证这些文物的安全和保存,更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内反响翁万戈将183件珍贵文物捐赠给波士顿美术馆的决定,引发了国内舆论的激烈反响。
这一举动却并未获得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同。
一部分人认为,翁万戈作为一名美籍华人,应当对祖国承担更多的文化责任,尤其是在文物保护和传承方面。
他们认为,文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翁万戈应该把这些宝贵的遗产归还祖国,而不是将它们捐赠给外国博物馆。
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将祖国的文化宝藏“送到国外”,甚至有些人不惜使用“叛国”的字眼来形容翁万戈的决定。
对于这些人来说,翁万戈作为一位经历过战乱和动荡的文物收藏家,理应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维护和保卫中华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而将这些文物捐赠给外国机构,尤其是波士顿美术馆这样的国际博物馆,被视为一种背离祖国、放弃文化归属的行为。
面对外界的激烈争议,翁万戈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一生的信仰是“文化无国界”,他认为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责任,而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他认为,文物承载的是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文化的价值应当超越国界的界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欣赏。
在他看来,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捐赠给波士顿美术馆,并非是背弃祖国,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
他坚信,文化的传递应该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
他表示,自己捐赠文物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世界级博物馆的展示,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中国文化的精髓。
可同样是捐赠,两者完全不同的形式,他的所思所想,真的如他自己所说吗?大家怎么看?
来源:与时档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