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区里的李阿姨最近在门诊检查看病,她带着一大袋保健药,里面有一板阿司匹林。她悄悄问医生,自己虽然没查出过心脏病,但听邻居说吃阿司匹林能预防心梗、脑梗,就跟着开始吃。可是家里人经常劝她别乱吃药,说有副作用,她有点拿不准主意。门诊里真不是她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现在网
小区里的李阿姨最近在门诊检查看病,她带着一大袋保健药,里面有一板阿司匹林。她悄悄问医生,自己虽然没查出过心脏病,但听邻居说吃阿司匹林能预防心梗、脑梗,就跟着开始吃。可是家里人经常劝她别乱吃药,说有副作用,她有点拿不准主意。门诊里真不是她一个人有这种想法。现在网络、老年微信群、各类健康讲座里,大家都在问:阿司匹林真的是防心梗、脑梗的“护身符”吗?
不少中老年朋友都听说过“阿司匹林保心丸”,觉得这药能稳稳当当把血管堵塞挡在门外,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小时候吃阿司匹林是退烧,现在却变成了心脑血管防线,这转变真的靠谱吗?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到底普通人要不要“未雨绸缪”,天天吃阿司匹林?医生公认的科学答案,恐怕和许多家庭流传的说法不太一样。尤其是阿司匹林的这两个大风险,你明白吗?
不少人觉得阿司匹林用来“防血栓”简直是默认选项,仿佛不吃就容易被血管堵上。其实,阿司匹林的这条道远没有你想得那么简单。
很多专业指南早就明确,阿司匹林确实对“二级预防”有效,也就是已经发生过心梗、脑梗或装过支架的病人,按照医生要求长期吃阿司匹林,大大能减少血栓复发。但对没有相关心脑血管病史的普通人,“一级预防”不是人人都该吃阿司匹林。
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阿司匹林虽然能防血栓,但也有胃肠出血、脑出血的风险,尤其年纪大的人,风险会更高。你怕心梗、脑梗,想提前预防,但别忘了,阿司匹林能把出血风险提升一到两倍。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国内的相关指南都明确,普通健康人自行长期吃阿司匹林防心梗、脑梗,不仅好处有限,副作用反而不少。
更夸张的,有研究指出,每年每1000个普通成年人,如果都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大概有8个人能避免心脑血管事件,但同时会多出7~12个消化道出血甚至脑出血。医生得权衡利弊,但普通人自己乱服,风险未必小。
有种情况得单独聊,如果你年纪大、抽烟、高血脂、高血压,还被医生正式诊断过“高危”,可能医生会评估你心脑血管风险大到“用药收益>出血风险”,那有些特殊个体还是要用的。但绝不是所有爷爷奶奶都能照搬。
那么,不吃阿司匹林,普通人怎么能防住心梗、脑梗?其实很多原理很简单,但动作到位,比天天指望药片靠谱太多。
第一,控制三高,调好生活习惯,是最不花钱也最有效的“大招”。研究已经验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肥胖、缺乏运动,是心梗、脑梗的大元凶。只要能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管自然不容易“结垢”。比如,把收缩压稳定在120-130mmHg,总胆固醇降到5.2mmol/L以下,结合戒烟控重、少盐少油,血管栓塞大大减少。
更实际点,每天哪怕快走三十分钟,比盲目吃药效果好得多。哈佛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长期坚持运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下降了17%-30%。日常饮食多蔬菜水果、少油少盐,也能让心梗风险降下来。
第二,定期健康体检,早发现隐患至关重要。很多心梗、脑梗并非“晴天霹雳”,而是日积月累的血管病变。三高年年查,将异常指标提前揪出来,及早干预,远超吃阿司匹林带来的好处。有心脏基础病、糖尿病的人,更要按时查血脂、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这些都能帮助提早预警。
身边有些人自己吃药以为占了便宜,其实可能动了出血的大雷。医生要反复提醒,药物预防的门槛很高,绝不能看人家吃自己也跟着吃。有些特殊高危人群医师会酌情开用,那群人用药也得常规复查肝肾、凝血功能和胃肠出血情况,怎么轮得到自己瞎吃。
回头看看“李阿姨的担心”,你会发现答案其实很清楚——真要防住心梗脑梗,控制三高+保持好习惯,远比没病吃阿司匹林有用。药物只针对个别“特殊级别”的患者,绝多数普通人别迷信“药防”,得从生活方式抓起。家里老人有心脑血管风险,也别全靠药物撑场面,饮食、锻炼、规律作息每一步都不能丢,才是真的防病长寿有保障。
健康的路没有捷径。现在日子过得舒坦些,不代表可以盲目自信。想守住自己的血管安全,就别走阿司匹林那条风险路,脚踏实地做好基础,身体自然会给出反馈。万一有家族遗传、反复三高、或者曾经做过心脑支架手术之类的,别自己乱停乱换药,务必要和专业医生面谈,才不吃亏。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人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专家共识(2021年版)》
4.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2022年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5.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专家共识解读
6. 中国卒中学会. 《脑卒中一级预防管理指南》
来源:科普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