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情绪不好,竟然吃了十年抗抑郁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4 20:56 1

摘要:那时候的我,总觉得自己只是“情绪不好”。别人口中的“抑郁”听起来像是一种矫情,而我不过是失眠多了些、眼泪掉得勤了些、对生活的热情淡了些。直到某天站在阳台上,突然觉得跳下去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才意识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了。

01

十年前,医生递给我一盒药,说:“先吃三个月试试。”我低头看了看药盒上的名字,心想,三个月而已,忍忍就过去了。可这一忍,竟是十年。

那时候的我,总觉得自己只是“情绪不好”。别人口中的“抑郁”听起来像是一种矫情,而我不过是失眠多了些、眼泪掉得勤了些、对生活的热情淡了些。直到某天站在阳台上,突然觉得跳下去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我才意识到,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情绪问题了。

吃药的头几年,情绪上稳定一些。氟西汀让我能正常起床,曲唑酮勉强维持睡眠,可副作用也如影随形,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味觉麻木。最可怕的是,我逐渐失去了对情绪的感知。朋友说笑话,我会跟着笑,但心里一片空白;亲人离世,我流不出眼泪,只是机械地处理后事。医生说这是情感钝化,是药物在保护我免受过载情绪的伤害。可我心里清楚: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连悲伤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痛苦若不被看见,就会以更丑陋的方式卷土重来。”——荣格

02

我曾以为吃药是唯一的出路,直到一天读到这句话。那一刻突然明白:药物能暂时屏蔽痛苦,却治不好心里那个脆弱的心。我开始试着和医生讨论减药,但每一次停药都像撕开结痂的伤口,头晕、心悸、失控的情绪如洪水般反扑。医生摇头:“你的身体已经依赖药物了。”我盯着药瓶发呆,十年了,它早已成了我的一部分,甚至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的脆弱。

转折发生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一天晚上,我完全睡不着,非常痛苦,我打开手机,跟着一段音频做了十分钟“正念呼吸”。只是安静地感受气流进出鼻腔,任由杂念飘过却不纠缠。结束后,我第一次发现,原来什么都不做也能让人放松。后来我才知道,这叫“清脑冥想”,不是对抗情绪,而是学会与它共存。

“真正的治愈,始于你不再逃避内心的阴影。”——弗洛伊德

03

我开始调整生活方式,不再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每天早晨,我会对着镜子用力扯出一个夸张的笑脸,哪怕心里毫无波澜。心理学家说,面部表情能反向影响情绪,这叫具体认知。我信了,因为某天突然发现,那个假笑竟真的让我轻松了一点点。

傍晚去公园快走半小时,耳机里放轻快的音乐。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比药片更温柔,它不会让我麻木,反而让身体记住活着的实感。夜里写日记,不写我好痛苦,而是记录:“今天阳光很好,路过花店时闻到了茉莉香。”字越简单,心越平静。

现在的我仍在吃药,但不再把它当作救命稻草。药物是拐杖,能扶我走一段路,但真正让我站起来的,是每一天微小的坚持:

1、正念呼吸:每天最好花20分钟,专注感受呼吸。杂念来了就随它去,像看云飘过天空,不评判,不追逐。

(关于正念训练推荐大家可以看看两本书《情绪自救》和《抑郁症打卡自救》,相信书中方法对你会有很好的帮助。)

2、身体先动,情绪后到:哪怕再丧,也逼自己出门散步、拉伸、甚至原地蹦跳几下。身体动起来,脑子就没空反刍焦虑。

3、给情绪贴标签:感到难受时,立刻在心里命名,比如说;“这是焦虑”“这是孤独”。心理学家说,命名能削弱情绪的掌控力,像把野兽关进笼子。

4、小感恩练习:睡前想三件小事:喝到一杯热茶、收到一条微信、甚至只是没下雨。感恩不是自我欺骗,而是训练大脑捕捉光的能力。

十年抗抑郁路,最大的领悟是:抑郁不是弱点,而是身体在喊“我需要改变”。药可以吃,但别让它吃掉你的人生。“生命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给自己撑伞。”

如果你也在黑暗中摸索,请相信:光不在远方,而在你愿意睁开眼睛的每一个当下。

来源:心理师彭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