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网两天之内四连发,推动内容科技向新、向智发展。3月27日,人民网发布智能硬件“AI之眼”,通过集成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器,解放用户的双手和双眼,实现多模态交互、智能讲解授课、智能导航导览三大核心功能。
当跟随者还在追逐风口,那些深挖护城河的人,已成为“造风者”。
人民网两天之内四连发,推动内容科技向新、向智发展。3月27日,人民网发布智能硬件“AI之眼”,通过集成麦克风、摄像头等传感器,解放用户的双手和双眼,实现多模态交互、智能讲解授课、智能导航导览三大核心功能。
人民网发布的“AI之眼”1.0版本“AIyou(爱游)”
3月28日,人民网“自在”心理疏导大模型(测试版)作为教育部首批筛选的10款AI应用之一,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平台,供用户体验使用。当日,人民网还与桂林市人民政府签署“AI桂林”人工智能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构建“AI桂林”文旅大模型;人民网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在传媒、政务、产业等领域的“小切口、大服务”创新应用。
3月28日,人民网与桂林市“AI桂林”人工智能战略合作签约现场
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离不开“场”的滋润。人民网在AI大模型领域密集发布,在产品背后是技术的支撑,在技术背后是AI能力的体现。随着AI长期持续重构传媒业,塑造新的媒介生态,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正在大模型赋能下奔向前方。
智能互联转型 爆款产品迭出
随着生成式AI技术在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等领域快速实现新突破,以内容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传媒行业正受到广泛影响。
以人民网为代表的新闻媒体正加快投入研发资源,把握数字化的新机遇,与AI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近年来,人民网从创新内容业务,到开拓数据业务,再到研发智能科技,向“内容—数据—智能”三层业务协同融合发展,加快全体系向智能互联转型升级。
特别是2022年5月,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依托人民网建设的“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改组,成为首批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标志着人民网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容科技领军企业。据介绍,实验室聚焦认知智能研究,面向党政党媒、大型企业和教育医疗行业,推出人民智媒大模型、“写易”智能创作引擎、“人民审校”内容风控平台和主流价值语料库等AI产品;建设运营多个“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成为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科普新阵地、地方文旅新名片、招商引资新载体。其中,“写易”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生态环境部、中石化、旗帜网等公职机关和央国企单位落地应用。
人民网还立足AI积极打造线下实体项目。目前已在武汉、南宁、长春三个城市打造出“梦幻灵境”AI展演中心,帮助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人工智能的价值。
重研发 夯实技术创新基础
人民网财报数据显示,2019至2023年,人民网研发投入从6505万元增长至近1.2亿元,累计增长超83.8%,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从3.03%增长至5.65%。人民网2023年研发投入相较2022年增加1433.16万元,同比增长13.62%,实现连续五年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网研发费用为8172万元,同比增长30.29%。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仍处于需要大量投入和积累经验的阶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加速将技术研发转化为可落地应用的场景、并真正提高生产效率,是业内聚焦的重点,从中取得“利润”则将是未来的“水到渠成”。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为人民网带来了全体系智能互联转型的升级,更带来传统广告及宣传服务业务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截至目前,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刊发高水平学术论文99篇,申请发明专利7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4个,发起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标准1项,并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殊荣。
赛道优势进一步展现
人民网部分AI产品和服务
针对大模型普遍遇到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短板问题,人民网依托党报党网长期形成的权威优质资源,建设起覆盖全领域、全任务、全形态的主流价值语料库,赋能AI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对齐。
据介绍,主流价值语料库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20万对问答语料、200多万对图文语料,并在8家主流大模型厂家得到应用验证,还与网安协会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语料联盟开展合作共建中文语料库。
在2025年,人民网将聚焦传播领域的认知智能,研究复杂动态舆论场景下的社会态势与公众心理的深层次感知,研究知识与价值约束的内容精准生成,研究传播智能体技术体系与应用,提升主流价值内容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业内人士表示,人民网正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做强智能技术,建立起数据等要素资源优势。未来,作为AI时代对大模型高质量主流价值语料的服务者,人民网在内容科技赛道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展现。
来源:中国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