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由于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而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检测能力的增强,我国MM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国际骨髓瘤关爱月
披着常见病外衣的“隐形杀手”
认识一下骨髓瘤
每年的3月是国际骨髓瘤关爱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简称MM,是由于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殖而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人,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检测能力的增强,我国MM患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有时非常隐匿并且复杂多样,并且早期症状容易与一些常见的老年病混淆,MM最常见的症状是高钙血症(C),肾功能损害(R),贫血(A)和骨病(B),英文首字母连起来是CRAB,在英文中CRAB是螃蟹的意思,所以MM也被称为 “螃蟹病”。
C——高钙血症在新诊断的患者中发病率约10%,临床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多尿、腹痛、心律失常,甚至嗜睡、昏迷等。
R——肾功能损害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发病率约20%。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肾脏损害仅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容易被诊断为肾炎,如果不接受正确治疗,会发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A——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表现,发病率约30%。临床多表现为疲劳、头晕,皮肤粘膜苍白,运动耐力下降等。
B——骨病也是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表现,发病率约90%,主要表现为骨痛和病理性骨折。部位多为胸腰椎、胸骨、肋骨疼痛。但是容易误认为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除了上述的“螃蟹”症状外,多发性骨髓瘤还可伴随其他症状,如:反复感染、疲乏、视物模糊、紫癜、神经病变、心衰、舌肥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在我国,MM发生率占所有肿瘤的0.3%,低于欧美。且我国MM初诊时处于晚期患者的比例,约占所有患者的80%-90%,远超欧美国家。早期诊断的不足,直接造成我国MM患者的5年生存明显低于欧美,为我国MM治疗带来被动局面。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尽早诊断治疗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尽管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不可治愈,但是随着创新药物和疗法的不断涌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患者的预后不断改善,多数患者中位生存期已达到6-7年,一部分甚至可达十余年,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经过规范治疗和随访监测,有望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进入慢病化全程管理时代。
付蓉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