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里她一手建群一手递蜜饯,既当团队管家又当知心大姐,完全颠覆了以往那个“说话不过脑子”的形象。
节目里她一手建群一手递蜜饯,既当团队管家又当知心大姐,完全颠覆了以往那个“说话不过脑子”的形象。
“那大傻”不傻了?《花儿与少年7》开播前,多少人等着看那英的笑话。大家还记得她当年当面评价章子怡当歌唱评委的经典场面:“祝她成功吧,这很难评”、“隔行如隔山”、“可能是造型作用”。
结果节目一播出,那英居然靠着“十分钟建群”的神操作直接封神。团队累到崩溃时,她直接掏出手机群发照片,一句“看过了就不去了”简直救了全队人的命。
---
01 事件概述
那英综艺形象大反转,从“低情商”到“高智商”
这一季《花少》开播前,不少观众都准备好看热闹了。毕竟那英的老师谷建芬曾经用一句话评价她:“生了一副好嗓子,配了个狗脑子”。
大家都期待着她再次语出惊人,制造一堆尴尬场面。
谁知节目一开始,那英就直接上演了“十分钟建群”的神操作。她光速拉群,瞬间打通团队沟通屏障,让上一季还在互相猜忌的嘉宾们看得目瞪口呆。
那英在《花少7》里简直像换了个人。她一边提醒自己“得搂着点,别太冲”,一边却展现出意想不到的细腻和高效。
节目里的那英,和从前那个“说话不过脑子”的她判若两人。作为团队中最年长的成员,那英以毫无架子的亲和力迅速破冰。她先是坦诚担忧与00后存在代沟,旋即巧妙借用社交媒体话题拉近距离。
02 主体部分
真实的那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英的变化让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在微博上直言:“没想到那英居然成了这一季的智慧担当,十年前谁能想到啊!”
不少观众还记得她那些年的“黑历史”。比如当年让林志玲喝酒的事情,她后来也意识到不对,对着镜头诚恳道歉:“林志玲,对不起”。
还有一次颁奖典礼,她竟然一头磕在奖杯上,旁边的王菲笑着帮她摸头。这些囧事都让网友觉得她又虎又直,是个典型的“直肠子”。
但那英真的只是“傻”吗?别忘了她对自己的专业从没含糊过。她曾经在访谈中“凡尔赛”地说:“我妈真的挺伟大的,生了我这么一个声音。我都能给自己唱出一身鸡皮疙瘩”。
那英的“傻”也许只是外表,内心却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清醒得很。
在《花少7》里,那英的领袖魅力体现在细腻的观察力与果断的决策力。当张晚意晕车不适,她立即递上蜜饯与舒缓精油;采购番石榴时不忘分赠摄制组。
这些细节让她当之无愧地成为节目史上最受欢迎的大姐形象。
03 争议性结尾
真实的代价,那英的“真”值得追捧吗?
那英的翻红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这个精心包装的娱乐圈,我们到底更需要完美偶像还是真实的人格?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那英的直率不是没情商,而是没必要——到了她这个地位,还需要看谁脸色吗?”这句话道出了现实:那英的实力给了她真实的资本。
但这种真实是否被过誉了?那英自己都说过:“我最大的缺点是傻,最大的优点也是傻”。这种“傻”让她得罪过人,也让她收获了无数粉丝的喜爱。
有人说她是真性情,也有人觉得这就是低情商。就像建群这件事,有人夸高效,也有人质疑是否太过强势。到底是大姐大的担当还是控制欲太强,观众看法两极分化。
那英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娱乐圈的虚伪与真实。在这个普遍信奉“逢人只说三分话”的演艺圈,那英以毫无保留的直率构筑起独特的个人品牌。
也许我们喜欢那英的原因很简单:看腻了明星们小心翼翼维持人设的样子,她这种“爱谁谁”的劲儿反而成了清流。
---
看着57岁的那英站在《花少7》非洲割水稻,活跃度完全看不出年纪。观众忍不住感叹:“你姐还是你姐,不管多久不出现,一回来就是焦点。”
从歌舞团伴奏到顶替主唱出道,从三次考试到被谷建芬赏识,那英的职业生涯写满了“实力说话”四个字。就算歌迷会解散、微博半年不更新,她照样能在综艺里杀出一条血路。
在内娱这个名利场,能像那英这样混了三十年还敢说大实话的,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来源:墨紫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