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巴彦淖尔市出台《巴彦淖尔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6项重点任务24条具体举措,力争今年实现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达到3000人次以上。
前不久,巴彦淖尔市出台《巴彦淖尔市就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提出6项重点任务24条具体举措,力争今年实现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达到3000人次以上。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全面落实就业促进行动,凝聚就业工作合力,创新创业服务举措,挖掘就业岗位资源,激发创业引领效能,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3月8日,“‘就’在河套 ‘职’引未来”就业促进行动专场活动举行。记者 袁雅芹/摄
以高质量发展
强化就业支撑
一项项重大工程接连开工、一批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生产车间高效运转;现代农牧业、物流运输、能源运维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养老托育、家政服务、批发零售、文体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田间地头,直播带货让河套优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当前,巴彦淖尔市处处跳动着加快发展的强劲脉搏。
发展是就业之基。经济“蛋糕”做大了,经营主体活跃了,就业自然更稳定。今年,巴彦淖尔市将强化经济发展的就业支撑,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2月5日,2025年“春风行动、春暖农牧民工、就业援助”促进就业活动举行。记者 袁雅芹/摄
提升制造业就业吸纳倍增效应。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推动招商引资、产业落地带动更多本地就业,将人才和劳务供给与企业用地、用能一同纳入要素保障,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养体系。围绕“两个基地、四个集群”,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建设200万千瓦苏计沙地光伏治沙、光大联丰头孢类中间体、晶澳5GW光伏组件、金猫炭黑等重大项目,做好岗位归集发布等工作,挖掘新就业岗位7000个以上。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就业。依法落实税收减免、普惠金融支持、援企稳岗、一次性扩岗等政策,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模式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力争今年企业总量突破4万户,个体工商户总量突破16万户,企业活跃度达到70%。
丰富多样化就业吸纳渠道。扩大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物流运输、能源运维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养老托育、家政服务、批发零售、文体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升级,精心打造杭锦后旗康养园区、乌梁素海景区提升等项目,促进第三产业新开拓就业岗位1.6万个以上。
释放新产业就业吸纳潜力。培育壮大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支持直播电商、外卖配送、网约车、快递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引导电商达人、致富能人、网络红人投身乡村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新机会。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劳动者提供多元化就业岗位。
以高质量人力资源开发
激发就业活力
这段时间,巴彦淖尔市各类技能培训正如火如荼开展。母婴护理、电子商务、特色农林产品种植、养老护理等课程丰富多彩,帮助待就业人员重回职场,迎来事业“第二春”。在巴彦淖尔应用技师学院,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设置了全面的汽车专业课程,市民张世琪在这里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与管理等专业技能,他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技能在手,就业无忧”,如今,这句话在巴彦淖尔市得到了充分印证。
今年,巴彦淖尔市各部门将在改革创新中有效促进就业结构区域间、产业间的配置更趋合理,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硬实力”、匹配企业需求,不断激活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一池春水。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就业岗位调查,及时发布急需紧缺职业需求目录,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人社、教育等部门将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支持发展技工教育,订单式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培训载体建设,将全市范围内具备资质与实力的各类培训机构广泛吸纳进来,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打造技能培训品牌,实施“河套工匠”专项培训计划和“一老一小”服务专项培训计划,积极培育“职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临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记者 杨阳/摄
当前,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张昭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当他正因缺乏项目启动资金而犯愁时,创业担保贷款为他解了燃眉之急,一次性扩岗补助又为他解决了“招兵买马”的后顾之忧。这一揽子优惠政策,让张昭的创业路走得更加稳健。
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巴彦淖尔市厚植创业沃土,强化创业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不断优化创业服务,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培育创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因地制宜扩大创业园(孵化基地)规模,让更多劳动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以高质量服务
帮助重点人群就业
在临河车站街道办兴旺社区,“一站式”就业服务站吸引了不少待就业群众前来咨询就业信息。“我们按网格精准对每个楼院的家庭就业信息进行采集、汇总、传输和贮存、整合,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临河车站街道办兴旺社区党支部书记徐荣说。
稳住了重点群体,就稳住了就业基本盘。今年,通过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巴彦淖尔市就业服务将更有温度,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巴彦淖尔市零工市场布局图 图源自巴彦淖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微信公众号
线下服务矩阵向“大”扩容。将就业公共服务纳入基层民生保障服务事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高校、工会驿站、零工驿站、人力资源服务站、商圈等优化升级不少于1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推动社银一体化融合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便民生活圈。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政校企”及区域人才交流合作等招聘活动,实施园区帮工计划,对介绍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旗县区和企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帮工补助。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开展分行业、分领域专场招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促就业服务。
线上数据平台向“快”升级。提升“数智化”服务水平,构建一体化的“巴彦淖尔市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推广运用“就业内蒙古”求职招聘平台和“蒙速聘”小程序,整合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汇集发布“有活没人干”的岗位清单和“有人没活干”的人员清单,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促进人力资源供需精准匹配。
政策红利向“全”覆盖。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推动完善人才储备计划补贴、见习补贴等财政、税收、金融支持政策,强化岗位开发,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和社区民生志愿服务招募,畅通基层成长成才路径,优化衔接校内校外服务,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同时,多措并举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通过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挖掘用工潜力,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劳务合作社等方式加强用工组织。目前已实施的乡村道路、设施农业“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可带动922名农牧民就业,人均增收1.56万元。对于脱贫人口、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巴彦淖尔市将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落实“人员分类、服务分级、部门联动”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促进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4900人,让他们稳稳就业,基本生活有保障。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