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中检院与广州实验室等在权威学术期刊《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联合发表题为“Exploringthestandardizationofhumannasalantibodymeasurements”的研究文章,展示黏
2025年3月,中检院与广州实验室等在权威学术期刊《EmergingMicrobes&Infections》联合发表题为“Exploringthestandardizationofhumannasalantibodymeasurements”的研究文章,展示黏膜抗体标准物质和黏膜免疫评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大流行背景下,黏膜免疫在呼吸道病原体防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尤其是黏膜IgA抗体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黏膜IgA标准物质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临床检测只能依赖血清IgA标准物质。由于二者在结构、功能及中和活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血清IgA能否精准反映黏膜IgA抗体活性尚不清晰。
本研究以新冠为切入点,聚焦黏膜疫苗IgA抗体临床评价这一关键技术难题,在“1+N+N”监管科学研究机制的引领下,联合广州实验室,从解析黏膜与血清IgA结合特征入手,运用全球最新的标准物质研制理念,开展系统互换性研究,首次证实黏膜与血清IgA结合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使用异源标准物质可引入较高系统偏差。
为攻克这一难题,团队依据WHO生物标准物质研制指南及我国药典的最新理念,首次使用新冠感染康复者及鼻喷疫苗免疫者的黏膜样本,制备两个黏膜候选标准品(CS1、CS2),并组织国内六家黏膜免疫研究实验室,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ELISA方法,针对新冠WT、BA.1、JN.1等12个毒株,对人源黏膜样本、血清样本、以及黏膜候选标准品同时开展协作标定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S2对WT-JN.1等12个毒株均展现出广谱结合活性;以CS2对全部检测结果进行标化,可将实验室间检测差异从14%–314%大幅降低至3%–35%,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目前,该标准物质已获批为新冠黏膜IgA抗体国家标准品(300052-202401,1000U/ml),为国际首个黏膜IgA抗体国家标准品,不仅为新冠黏膜IgA检测提供了统一的量值标尺,而且对黏膜免疫评价的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检院张旋旋、沈阳药科大学傅裕隆、广州实验室陈思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检院徐苗、毛群颖研究员及广州实验室陈凌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广州实验室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的立项支持。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