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回升势头略有放缓。受气候转暖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但从其他佐证指标来看,回升幅度不算强劲。
摘要
3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略强于季节性,但一季度整体偏弱。生活性服务业继续构成拖累。
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回升势头略有放缓。受气候转暖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但从其他佐证指标来看,回升幅度不算强劲。
3月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略弱于季节性。五大分项指数三升两降。供需两端同步改善,重点行业整体回升,中小企业景气度回暖,但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以及库存回补意愿尚待改善,物价则转向环比下降。
PMI指标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起步,GDP增速大概率保持在5.0%以上,但3月以来建筑业和制造业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宏观政策需“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紧抓快干、靠前发力”。
正文
一、服务业:边际改善
3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强于疫前同期和上个月,改善势头略有加快。
但一季度服务业较去年12月下降1.7个百分点,疫前同期平均上涨0.1个百分点,整体弱于季节性。
分项来看,3月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至47.1%,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57.5%,只有从业人员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至46.5%。
分行业看,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随着春节效应逐步消退,与居民消费相关的餐饮、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
从佐证指标看,3月四大一线城市地铁客运量规模继续回升,且已达到近3年同期最高水平,国内航班执行率略有下降,国内电影票房则明显回落。
二、建筑业:回升势头放缓
3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3.4%,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弱于疫前同期2.5个百分点的平均涨幅,也低于上个月的3.4个百分点,回升势头略有放缓。
但一季度上涨0.2个百分点,疫前同期平均为下降0.7个百分点,一季度整体强于季节性。
分项来看,3月新订单指数回落3.3个百分点至43.5%,为去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从业人员指数回落4.2个百分点至41.4%,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只有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55.3%。
统计局指出,受气候转暖,各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回升。但从其他佐证指标来看,建筑业回升幅度不算强劲。
高频数据显示,沥青装置开工率进入3月之后震荡回落,并未出现类似往年开工季的大幅回升。30个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震荡走高,但幅度亦不如往年同期,“金3”成色不足。个别城市土地成交面积有所反弹,一二线城市重新出现地王,但主要由央国房企下场拿地,整体仍未改观。目前高线城市房价略有企稳迹象,但低线城市仍在下跌,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局面。
另据企业预警通数据,3月地方政府债净融资额为8791亿元,较上月的12727亿元明显回落。一季度新发债券主要是为了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预计从二季度开始,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将会加快,有望对基建形成支撑。
三、制造业:继续回升
3月制造业PMI为50.5%,环比上涨0.3个百分点,低于上月的1.1个百分点,也弱于疫前同期0.7个百分点的涨幅,有放缓迹象。
但制造业PMI一季度上涨0.4个百分点,疫前同期为上涨0.2个百分点,一季度整体略强于季节性。
五大分项指数三升二降。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从业人员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3月制造业动能指标(制造业新订单-产成品库存)回升1.0个百分点至3.8%,达到去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从历史经验看,后续逐渐回落的概率较高。
具体来看,3月制造业运行表现出五个方面特征:
一是生产小幅回升。3月生产指数回升0.1个百分点至52.6%,同样表现为“一季度好于历史同期,但3月弱于历史同期”,边际改善幅度放缓。
二是需求有所回升。3月新订单指数回升0.7个百分点至51.8%,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4个百分点至49.0%。内外需均有边际改善,但3月改善幅度均弱于历史同期,外需改善幅度不及内需。
三是重点行业PMI回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2.0%、52.3%和50.0%,比上月上升1.2、1.4和0.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高耗能行业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库存回补意愿不强。3月采购量指数回落0.3个百分点至51.8%,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0.3个点至48.0%,生产经营活动预期下降0.7个百分点至53.8%,只有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47.2%,显示企业回补库存和未来预期仍有待巩固。
五是企业景气度分化。3月大型企业PMI回落1.3个百分点至51.2%。但中型企业PMI上升0.7个百分点至49.9%,为今年以来最高水平;小型企业PMI上升3.3个百分点至49.6%,为去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中小企业景气度的改善,推断应与支持民营企业的措施逐渐落地有关。
四、价格:环比回落
3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8%和47.9%,比上月下降1.0和0.6个百分点。
从国际看,由于美国经济放缓势头加剧,3月CRB指数未能保持回升势头,月度均值较上月环比下降1.9%,结束了此前连续3个月的环比局面。3月油价中枢整体继续回落。不过,受全球产业链重构、欧洲重建军事工业等因素影响,金属指数环比上涨4.9%,多种工业金属和小金属价格创出新高。
从国内看,3月南华工业品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降2.8%,结束了连续两个月上涨的局面。其中,国内定价的钢材价格下跌拖累金属指数环比下降0.2%,石油、煤炭价格下降带动能化指数环比下降4.4%。截至3月27日,商务部按周公布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月度均值环比下跌0.3%,在上月的小幅反弹后重回下跌。
基于PMI指标和高频数据判断,预计3月PPI环比继续下降,同比降幅扩大至-2.3%左右。
五、政策:紧抓快干、靠前发力
开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起步,一季度建筑业和制造业景气改善幅度好于历史平均水平,但服务业稍逊,预计一季度GDP增速大概率保持在5.0%以上。但从3月来看,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复苏势头有所转弱,接续政策需尽快落地。
3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细化措施加快落实,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紧抓快干、靠前发力”,并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3月23日李强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要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为经济持续向好、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方面,两会之后政府债发行速度继续加快。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已启动发行,以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货币政策方面,一季度例会表示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近期央行加大净投放力度,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改善,国债收益率已见顶回落。
重点工作也在全面展开。
一是促消费。中办、国办已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全面部署促消费相关工作,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提振消费相关情况。此次《方案》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从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3•21国常会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举措,要求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将所有收费项目均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最高检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进行部署。
三是稳外贸。李强总理在福建调研时主持召开外贸企业座谈会,要求直面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以开拓创新精神做好稳外贸工作,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机制要求,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考虑到美国已对我国加征两轮共20%的关税,并对全球钢、铝、汽车等产品加征25%关税,预计二季度外需将会继续走弱,倒逼扩内需、稳增长的政策尽快落地。如果经济增长势头难有改观,预计4月下旬的政治局会议将会出台新的增量政策。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