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重庆⑰|“负重前行”与“诗的远方”的故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31 13:54 1

摘要:火车是昨晚11点从成都发出的,老者在下铺上睡了一会就睡不着了,他总感觉车厢里弥漫着一股脚汗浸泡了尼龙袜子的那种气味,闻着他总感觉恶心。加上中铺的那个年轻男子,打呼噜那个阵仗,“轰隆隆”一串接着一串,完全是狂轰滥炸不止,就是一座山也经受不住这种猛烈的“炮击”,更

新重庆-重庆日报 张朝鑫

这是一个20多年前的真实故事。

在成都至重庆的95次特别快车的硬卧车厢里的一个中铺上,睡了一个年轻男子,下铺上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

火车是昨晚11点从成都发出的,老者在下铺上睡了一会就睡不着了,他总感觉车厢里弥漫着一股脚汗浸泡了尼龙袜子的那种气味,闻着他总感觉恶心。加上中铺的那个年轻男子,打呼噜那个阵仗,“轰隆隆”一串接着一串,完全是狂轰滥炸不止,就是一座山也经受不住这种猛烈的“炮击”,更何况这位“后三十年睡不着”的花甲之人,哪像中铺这位“不停炮击”“前三十年睡不醒”的年轻人?

老者坐起来想看看书,但是,车厢里的灯是关闭了的,他用手揉了揉鼻子,感觉那种怪味更浓了,仿佛是离怪味源的距离更近了些。他又躺下,静静地聆听那种节奏感强烈的“总攻时的炮声”,朝里翻身,朝外翻身,折腾过去,折腾过来。虽说是特别快车,但是老成渝铁路是新中国后自行设计修的第一条铁路,当时的设计速度是每小时70公里,因为当时的财力有限,弯道的曲度半径较小,难于快速。加上该路是单线,不是复线,只能是单向行车,那边的车过来了,这边的车就得靠站停让。就是特别快车,让了客车通过还得让货车通过。所以,早上6点时,天已经亮了,车才到隆昌站,老者还是没有睡着。

车厢里响起了《小白杨》的歌曲。

《小白杨》是一首以白杨树作喻、赞誉中国边防军人的歌曲。1983年,重庆大诗人梁上泉来到新疆巴尔鲁克山无名高地塔斯提哨所(今名小白杨哨所)采风,得知一位锡伯族士兵母亲送儿子白杨树苗以励志的故事,遂与士兵一道谱写了这首歌曲。1984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歌唱家阎维文献唱了此歌,从此广泛流传开来。

老者也哼着这首歌。广播刚响一会儿,中铺的“炮声”停止了,年轻男子翻身坐了起来,随着广播唱着。他的脚从中铺自然下垂,还轻轻晃荡着。脚上穿着尼龙袜子,与下铺的老者一下拉近了距离。老者终于发现了发出怪味的源头,火气直冒——格老子的,你究竟要干啥子?昨晚一晚上不知道啥子东西臭得我睡不着,却原来是你这一双臭脚!你不但不掩盖一下,竟然还伸到我鼻子跟前一晃一晃的,不把我臭晕倒看来你是不罢休的吗?老者一个翻身就站在过道里,把短袖往上一卷,就要发作,但对方跟着车厢里的喇叭哼着《小白杨》歌。老者立即淡定下来——嘿!这年轻人竟然会唱我写的《小白杨》?这让他十分高兴——这就是我的粉丝嘛!哎呀呀!“大水莫冲龙王庙塞!”他立即想和年轻人打招呼。

老者一看年轻人,紫铜色的肌肉在两个胳膊上鼓起一坨一坨的,两个拳头如铁锤一样,发达的胸大肌可和史泰龙比美,腰像山一样粗,两腿像柱子,背心上印有一颗红五星,中间还有“八一”的字样。这是典型的军人。老者道:“年轻人啦!也会唱这首小白杨歌?”“当然会唱,我们团的每个战士都会唱!我们挺喜欢这首歌的!”“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知道呀!梁上泉!”“你知道梁上泉是谁吗?”“没见过!”“我就是梁上泉!”

年轻人一听,马上穿上军装,戴上军帽,敏捷地从铺上下来,飞快穿上皮鞋,扣上风领口,“啪”地一声“敬礼!”向老者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诗的远方”和“负重前行”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昨晚您的鼾声难怪像总攻的大炮铺天盖地,要是上了战场,您吼一声,绝对要超过张飞在当阳桥吓退曹操百万大军!”

“昨天部队训练结束,我就回重庆休假,连衣服也没换,澡也没有洗,提着行李包就上了车,一会就睡着了,没想到影响您老休息了,抱歉抱歉!实在对不起您!”

“哎呀,说哪里话?正是你们负重前行,我们才有诗的远方,不然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两个人又紧紧握手了。

这一拥抱两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年轻人当时是某团上校团长,每隔一段时间,他都邀请“诗的远方”到部队作客。

重庆的大诗人梁上泉,于1950年达县高级中学毕业前夕参军,历任川北军区文工团、西南军区公安部队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军委公安军文工团创作员,重庆市歌舞剧团编剧、市文联专业作家,曾任四川省及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诗歌学会、歌谣学会理事,重庆音乐文学学会会长,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

梁上泉先生每次到部队作客,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团长的朋友而高高在上,而是深入到连队与战士们打成一片,跟战士们一起出操、训练。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就与他们交谈采访。还教战士们唱《咱当兵的人》《为了谁》等歌曲,时而举行拉歌比赛,并排练文娱节目,根据战士们自己的素材创作加工提炼成剧本、小品演出,还把自己出版,发表的作品送给战士们阅读,在重大节日的时候还举办诗歌朗诵会,极大地丰富了部队的文化文娱生活。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梁老师”,碰上了总是以军礼向他致敬,看见他洗衣服的时候都争着为他代劳。大诗人的创作灵感喷涌,激情满怀,欲罢不能,由此写下了很多军营的壮丽诗篇,比如脍炙人口的《春天桃花寨》:

春天到山寨,满寨桃花开。

小树知是今人种,大树不知是谁栽?

寨上一老人,给我说由来,

当年红军长征过,

有个战士负了伤,乡亲忙用担架抬。

见得亲人脸发白,知是流血过多难忍耐,

急摘山桃取桃汁,救得亲人醒过来

醒过来啊,望相亲,激动的热泪挂满腮

挣扎下担架,紧紧握桃核

用手刨泥土,把那桃核深深埋

埋在土里埋在心,要让桃树满山寨

猛然转过身,向着乡亲来跪拜

昂然一起身,面朝北,色不改

向着陕北,坚定朝前迈……

又比如:《火箭军》

一辆辆牵引车奔驰向前

一枚枚导弹直指蓝天

火箭军官兵枕戈待旦

我们是拒敌于三千里外的铁拳

只要祖国需要

我们在天际画出的彩虹将无比灿烂

有我们在,祖国人民就吉祥平安

有我们在,一切敌人都不敢侵犯

放心吧祖国,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

放心吧人民,我们战必胜决不让华夏有硝烟。

梁上泉先生著有诗集《寄在巴山蜀水间》《山泉集》《梁上泉诗选》等30多部,著有剧作《神奇的绿宝石》等10多部,歌词《茶山新歌》《我的祖国妈妈》《峨眉酒家》《小白杨》等选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材。

201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梁上泉文集》七卷本。

2017年,梁上泉先生获得“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杰出贡献奖”。

谈起这段往事,90高龄的“诗的远方”仍记忆犹新。

作者:张朝鑫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