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质:当传统赛马节遇上现代化乡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6 23:38 1

摘要: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刚刚结束,但对西藏60年发展奇迹的探索仍在继续。2025年9月,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那曲市,以市政府所在地色尼区为起点,一路向西,途径中国海拔最高县双湖县、古象雄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尼玛县、位于冈底斯山和色林错之间的申扎县以及因境内班戈

编者按: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刚刚结束,但对西藏60年发展奇迹的探索仍在继续。2025年9月,记者跟随采访团来到那曲市,以市政府所在地色尼区为起点,一路向西,途径中国海拔最高县双湖县、古象雄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尼玛县、位于冈底斯山和色林错之间的申扎县以及因境内班戈湖得名的班戈县,去探索那曲西部四县的历史传承和现代化发展。

“远在阿里,险在昌都,苦在那曲”,这样的说法在西藏口口相传。空穴不来风,曾到过那曲的人,大多无法否认这一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是真正的高原苦寒之地。但这片“种不出树”的土地并非文化荒漠,而是具有独特的、延续的文明传承。

在石器时代,以藏北高原为中心,存在分布极广的细石器文化;到了西藏历史上鼎盛一时的古象雄时期,以达果雪山与当惹雍错为中心的中象雄基本上就是以那曲为主;吐蕃时期,那曲作为连接吐蕃与唐朝的重要通道,已有相当规模的游牧部落聚居,并形成了早期的商贸路线。

千百年来,那曲广阔辽远的草原上,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人们在水草丰美的牧场放牧牛羊,在大自然最静谧的时刻仰望星空,与这样那样的生灵交换心事;人们也会骑上最膘肥体壮的马匹,呼喊着号子奔腾不息。这样的文化基因在今天得到延续。

每年夏季,是羌塘草原最火热的时候,马,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角。今年的9月5日,藏北地区最盛大的传统盛事那曲恰青赛马节如约举行。来自不同地区的驭马者来到那曲格萨尔赛马场,尽情演绎游牧文化中恣意张扬的底色,让马蹄声和欢呼声成为人生那一刻的最强音。赛马,这一藏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那曲得以完整保存和发扬光大。

图为9月5日,一年一度的那曲恰青赛马节上,骑手在比赛 摄影:赵钊

传统的游牧文化有其自由精彩的一面,但与之伴生的还有无尽的奔波和难以克服的困苦。

“以前,有的牧民为了追丢失的牛,可能得翻山越岭,很危险,”那曲当地年轻干部告诉记者:“牧民们住得很分散,平时生活用品都得集中采购,其实并不方便。”那曲市色尼区杭嘉新村村民念扎之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以前住在牧区冬天比较冷,夏天下雨会漏水。

念扎所在的杭嘉新村位于那曲市区西南方向,原名罗岗村,下辖9个自然村85户。西藏牧区地广人稀,村里户与户之间距离比较远,罗岗就是这样一个海拔高、居住散、管理难的典型牧业村,住得最偏僻的几户,不仅路不好走,有的甚至连信号都没有。作为浙江援建项目,罗岗村现在不仅盖起了85座新房子,还给村民提供了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等一体化公共服务,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

图为那曲市杭嘉新村村民居住的小楼 摄影:赵钊

解决了“住”,“牧”怎么办?那曲市色尼区杭嘉新村(罗岗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扎西群培有答案:“(把)村民们集中到一起居住形成小城镇,大家各自的草场、牦牛就入股到合作社形成的大牧场。”他向记者演示了村里使用的智慧牧业系统,上边可以看到三千多头牦牛的实时动态。牛在哪里、经过哪里等信息数据来自每头牦牛佩戴的项圈,牧民只要扫扫二维码,就能知道自家的牛今天在哪里、经过哪里、吃了多少......“翻山找牛”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

图为那曲市色尼区那曲镇智慧牧业系统 摄影:赵钊

从草场走出来,往新村住进去,这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对传统中不适宜现代社会发展部分进行调整优化。这就是那曲,既有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也在去冗存精、升级优化的现代化管理上不断尝试。传统与现代共融,正是这座高原城市的气质。(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钊)

来源:中国西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