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赫尔松俄军平静南撤原因曝光:俄核弹上膛,就等乌军动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3:15 1

摘要:在俄军撤退的三天中,赫尔松方向的战事异常平静,3万多俄军精锐部队不但全身而退,而且他们还撤回了绝大部分重型装备。直到三天以后,乌军才正式开进俄军撤出的各个定居点。

2022年11月9日,俄军开始从北赫尔松地区全面南撤到到南赫尔松地区。

在俄军撤退的三天中,赫尔松方向的战事异常平静,3万多俄军精锐部队不但全身而退,而且他们还撤回了绝大部分重型装备。直到三天以后,乌军才正式开进俄军撤出的各个定居点。

乌军为什么没有在俄军后撤之时对其予以毁灭性打击,一直是俄乌冲突中的待解之谜!

2022年6月开始,乌军使用美国提供的海马斯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对连接南北赫尔松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多次发起饱和式攻击,导致该桥桥面多处破损,部分承受结构受损严重,最终因无法通行而失去了补给功能。

遭海马斯火箭弹打击后的安东诺夫斯基大桥桥面

此外,乌军还用海马斯系统攻击第聂伯河赫尔松河段南北两岸的渡口,使俄军水运效率大幅下降,北赫尔松数十万平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和3万俄军精锐作战物资供应陷入严重危机。

从10月份初起,俄军就开始对赫尔松市的平民进行“非强制性”南撤。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时任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的苏罗维金将军,不得不下令俄军从北赫尔松南撤。

2022年11月9日,俄军正式从北赫尔松撤军。

如果乌军此时使用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攻击南撤俄军船队和第聂伯河赫尔松河段南北两岸的渡口,必将给俄军造成非常惨重的损失。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俄军整个撤退过程中,乌军一直保持平静,即使是俄军撤出的定居点,乌军也是两到三天后才缓慢进入。

三万俄军精锐顺利南撤后,苏罗维金很快将其中大部调往巴赫莫特西南的库尔久莫夫卡方向,他们配合瓦格纳武装,迅速攻克巴赫莫特西南多个外围阵地,为瓦格纳集团最终对巴赫莫特市区合围立了大功。

日前《纽约时报》报道,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谈话记录,早在2022年10日,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就已表示,为了阻止乌军越过第聂伯河向南赫尔松发起进攻,俄军将考虑使用战术核武器,阻止乌军可能的行动。

当时美军情报部门估计,俄军使用战术核武的可能性最初只有10%左右,但如果乌军将俄军逼入绝境,俄军使用战术核武的可能性将急剧上升到50%。

《纽约时报》表示,考虑到战争规模可能失控,在乌军准备对俄军给予“致命一击”之时,乌军突然没有弹药可用了,因为美国按下了暂停键。

什么是对俄军的“致命一击”呢?

没有什么比俄军在渡口集结时更加脆弱了!

要知道,在2022年10月份俄罗斯进行预备役动员之前,在前线作战的俄军精锐部队不过十万人,而在赫尔松方向作战的俄军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部队就多达三万人,这些人占了俄军当时战斗力的5分之二,如果乌军全歼这部分俄军,无异于将俄军逼于绝境!

需要指出的是,俄军于11月9日开始在北赫尔松撤退之前,乌军特种部队在10月7日袭击了克里米亚大桥,随后苏罗维金下令对乌克兰全境发起大规模的空袭,重点打击乌克兰境内的能源基础设施和乌军后勤补给系统,给乌克兰造成巨大的损失。

苏罗维金的这一举动,让美国和乌军指挥部意识到,进一步激怒俄军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他们认为俄军可能在赫尔松方向使用战术核武的主要原因。

乌军最终没有对南撤的俄军予以打击,很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为了避免俄军强烈的报复,乌军选择放弃对南撤的俄军进行打击。

其二、乌军指挥部可能命令乌军袭击撤退的俄军,但美军为了避免爆发核战,选择锁住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使乌军的攻击行动最终无法实施。

无论是什么原因,乌军最终非常明智地选择了静观俄军从第聂伯河上南撤。

如果俄军因为乌军攻击渡河的俄军而最终使用了核武,此例一开,俄罗斯将不会再有任何顾忌,乌克兰人也将因为他们的鲁莽而承受极为血腥的代价。

幸好,这一切并没有成为现实!

本文仅在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引用,其它出处均为抄袭,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特此声明!

来源:泰鲁茶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