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牧凉:作为文化表征的“考古学想像
在2014年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对考古学有如下定义:“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1]。虽然在不同学者眼中,“何为
在2014年版《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中,对考古学有如下定义:“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1]。虽然在不同学者眼中,“何为
人们从怀俄明州科莫崖的恐龙挖掘场——发掘出猛犸象的巨大骨骼。19世纪,古生物学界的竞争对手奥塞内尔·查尔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和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都在这片富含恐龙化石的山脊上设有挖掘
明清之际和晚清时期,西方科学两度较大规模传入中国,而近代科学在中国的真正发展则始于20 世纪初。从科学史的角度看,中国本土科学家的成长、科研机构的建立,以及科学精神的养成,乃是近代科学在中国得以扎根的主要因素。民国初年,在逐渐形成的各门学科中,地质学无疑是发展
古植物学和地层古生物学家。长期从事古植物学和相关地层学研究,以中生代裸子植物和蕨类化石的研究见长。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决策部署,助力普及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