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梁启超:一生“多变”,却是近代中国最清醒的人?❗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他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5岁时便开始诵读四书五经,9岁便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千字文 。12岁,他顺利考中秀才,15岁肄业于广州学海堂,年纪轻轻就已在学术之路上崭露头角,被人赞誉为“神童” 。这般早慧,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

袁世凯 史学 梁思永 梁启超 近代中国 2025-06-11 19:47  5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晚号抚亭,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维新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思想启蒙者。本文将从梁启超的生平、思想、文学成就以及对中国现代化

梁启超 近代中国 宪政 政治改革 启蒙者 2025-06-03 06:50  5

近代中国7次失败的自救,卖新疆、废汉字…

1903年,谭嗣同的遗稿《仁学》被秘密刊印,其中赫然写着“鬻西藏新疆于英俄,可得十万万金以变法”。这位曾高呼“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的烈士,竟将割让国土纳入救国选项。这并非孤例——翻开近代史,那些如今看来匪夷所思的“亡国级操作”,恰恰是当年精英们拿命押注的“最

新疆 汉字 王明 张勋 近代中国 2025-03-14 01:49  6

康有为梁启超没说完的事:博物馆何以成为近代中国的“第二教科书”

19世纪90年代,博物馆明确成为国家政治变革计划的一个部分。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博物馆的理想。1895年,维新派建立的上海强学会提出四项“要务”,建设博物馆即是其中一项。梁启超在《论学会》一文中说,欲振中国,须兴学会,而学会有十六件大事要办,

博物馆 康有为 梁启超 近代中国 康有为梁启超 2025-05-29 10:00  5

安徽文化名人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肥举办

5月24日至25日,“安徽文化名人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合肥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主办,由奥亚教育集团和合肥中科学校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数高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

安徽 学术研讨会 文化名人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2025-05-27 17:36  4

溯皖籍先贤足迹 探近代中国脉络

5月23日至25日,“安徽文化名人与近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李鸿章第五世孙李鲁生、曾国藩五代孙曾宪华、左宗棠第五世孙左文龙等众多文化名人后代共 60 余人参加会议。本次研讨

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脉络 先贤足迹 王天根 何扬鸣 2025-05-26 10:26  6

严复:敲响近代中国思想警钟的启蒙巨擘

晚清,那是一段被阴霾笼罩的岁月,中国大地深陷于内忧外患的泥沼之中,每一寸土地都在时代的动荡中颤抖。政治上,封建统治的腐朽已如病入膏肓,官员们贪污成风,卖官鬻爵之事屡见不鲜,整个官僚体系千疮百孔,行政效率低下,百姓的疾苦无人问津,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经济层面,传统

警钟 严复 近代中国 启蒙巨擘 国闻报 2025-05-26 09:18  5

卞冬磊:“降一格”传播: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的下移(1901-1934)

群众动员”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之一;论文以“降一格”传播为视角,将动员者、媒介、文本和受众纳入“动员网络”概念,以20世纪初“开民智”到1930年代中央苏区的传播实践为时限,讨论近代中国动员网络由县域下移到乡村的历史,可发现三条交叠的线索:首先是多重力量促进了

网络 传播 报刊 近代中国 时事简报 2025-05-24 00:4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