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健:文学与现象学的对话
现象学诞生之后,古已有之的传统为之一变:“哲学与诗歌的官司”变成了“文学与哲学的对话”。“官司”出于分歧或纷争,“对话”趋于共识和交融。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文学与现象学的对话:(1)曾有对话的回顾;(2)对话可能性的反思;(3)对中国文学与现象学之对话的展望。曾
现象学诞生之后,古已有之的传统为之一变:“哲学与诗歌的官司”变成了“文学与哲学的对话”。“官司”出于分歧或纷争,“对话”趋于共识和交融。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文学与现象学的对话:(1)曾有对话的回顾;(2)对话可能性的反思;(3)对中国文学与现象学之对话的展望。曾
据传说,希腊的第一位哲人泰利斯好审思天宇星辰。有一天,他仰视天空用心专正,不小心跌到井里。一个漂亮婢女在侧,见状不禁窃笑道:天上的东西,你都一清二楚,偏偏鼻子尖地下的东西到看不见。这是个古老的故事了,和哲学一样古老。自从柏拉图以后,凡听说过哲学的就听说过这个故
人生走到某个节点,总会突然顿悟——原来那些年我们拼命追求的"超凡脱俗",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就像小时候总爱把泡泡糖吹得老大,最后"啪"地糊了一脸,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能当气球使。
《福柯的技术:另一种切割现实的方式》(Foucault's Technologies:Another Way of Cutting Reality),卡斯帕·维拉森(Kaspar Villadsen)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
作为时间跨度的标尺,“so far”在英语中主要承担着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桥梁功能。其与现在完成时的天然契合性源于两者的语义同构:现在完成时强调“过去动作对当前的影响”或“持续到现在的状态”,而“so far”则框定了从过去某一节点延伸到此刻的时间范围,二者共同构
时态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因果链 prototypes 2025-03-29 17:00 3
近现代以来,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为代表的东亚文化经过反复转译与传播,在不同语境中变异与刷新,从而令我们获得新的视野与理解。《不在场:东亚文化与哲学》是德籍韩裔哲学家韩炳哲致敬东亚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不在场”这一核心概念,采取比较哲学的视角,从思想、政治、
海德格尔PC70R-MMA移动空调以其强大的制冷能力和便捷的操作脱颖而出。这款德国品牌的产品制冷量高达9000L/h,循环风量达1050m³/h,能迅速降低室内温度。采用上出风设计和单风管形式,确保空气均匀流通。免排水功能省去繁琐操作,支持冷暖两用,无论是家庭
二十平米的房间里塞着68件“刚需品”,其中53件标价超过半个月工资。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扎哈维与奥弗加尔德。两位都是著名的丹麦哲学家,专长研究现象学等相关领域,目前就职于哥本哈根大学。就如扎哈维在《现象学入门》中所认为的那样,虽然现象学演变成了分支众多的思想运动,但彼此之间还是有一些总的哲学关切与共同论题。本篇是学习现象学的过程中
20世纪以来,人的存在越来越与空间相关。西方哲学研究逐步转向空间的同时,空间理论也日益重视空间与存在的关系。文章将聚焦三方面讨论空间与存在的关系:空间与身体,人的空间经验,空间中的权力关系。这三个方面密切相关:身体是人经验空间的起点,人的空间经验则在身体与空间
近日,某网红遭遇“开盒挂人”(即非法公开他人隐私、煽动网民攻击)事件,其个人隐私信息遭全网曝光并引发链式网络暴力。该事件犹如数字时代的棱镜,不仅映照出隐私防护体系的脆弱性,更暴露出技术异化、平台治理缺位与群体心理失序相互缠绕的现代性困境。
近日,某网红遭遇“开盒挂人”(即非法公开他人隐私、煽动网民攻击)事件,其个人隐私信息遭全网曝光并引发链式网络暴力。该事件犹如数字时代的棱镜,不仅映照出隐私防护体系的脆弱性,更暴露出技术异化、平台治理缺位与群体心理失序相互缠绕的现代性困境。
近日,某网红遭遇“开盒挂人”(即非法公开他人隐私、煽动网民攻击)事件,其个人隐私信息遭全网曝光并引发链式网络暴力。该事件犹如数字时代的棱镜,不仅映照出隐私防护体系的脆弱性,更暴露出技术异化、平台治理缺位与群体心理失序相互缠绕的现代性困境。
作为哲学学者、当代文化批评家,韩炳哲从德法古典哲学启航,追溯其写作与阅读脉络,除可近窥其写作技巧和运思方式,更可发现一种自反式的沉浸。无论是政治领域的他者还是审美领域的媚俗,都是他笔下反复出现的主题,由此可以发掘韩炳哲哲学散文中的悖论、敷衍和对根本性问题的视而
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尤其是“生存还是毁灭”)穿越四百年的时空,依然在当代社会引发强烈共鸣。它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镜像,更是一面照见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棱镜。在技术理性主导、价值多元而虚无蔓延的今天,这段独白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维度:
如若我们来沉思现代,我们就是在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通过与中世纪的和古代的世界图像相区别,我们描绘出现代的世界图像。但是,为什么在阐释一个历史性的时代之际,我们要来追问世界图像呢?莫非历史的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世界图像,并且是这样,即,每个时代都尽力谋求它的世界图像
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筹)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筹)常务副院长,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由伯特兰·罗素开创的分析哲学方法在英美和其他讲英语的国家的哲学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在欧洲大陆,尤其是在德国和法国,哲学却有一种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在现象学运动和存在主义中表现出来了。现象学将所谓事物的客观性撇在了一边;而是建议我们在人
直到2025年3月11日,东欧现象学学者克里斯蒂安·乔坎(Cristian Ciocan)还不知道自己的论文在9年前就被一名中国学者几乎原文翻成中文、冠上自己的名字、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该学者后来还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在硅基生命觉醒的史诗长卷中,2025年的DeepSeek与Manus犹如两道惊雷,将人类文明推向了“存在性震颤”的悬崖。让我们以现象学的手术刀,解剖这场裹挟着神性与异化的技术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