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明刘楼镇:高标准农田种出“吨粮田”,亩产1700斤!
2025年夏收数据惊艳:全镇小麦平均亩产1560斤,个别地块突破1700斤,相当于每亩多收3袋白面。更绝的是,1700亩地从播种到收割仅需三人操作,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喷灌系统,土壤湿度、肥力数据实时显示,真正实现“躺着种地”。
2025年夏收数据惊艳:全镇小麦平均亩产1560斤,个别地块突破1700斤,相当于每亩多收3袋白面。更绝的是,1700亩地从播种到收割仅需三人操作,一部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喷灌系统,土壤湿度、肥力数据实时显示,真正实现“躺着种地”。
阅读提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耕地保护领域,盐碱地曾是一片刺眼的“白色荒漠”——含盐量或碱化度较高,使得土壤表面泛白,同时性状较差、肥力较低,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这不是给经费让你重新修高标准农田,而是向要素要粮、向技术要粮、向模式要粮。”6月1日至2日,省农科院考察组在成都平原地区启动“吨粮田”选址调研。所到之处,专家组反复解读“吨粮田”的建设理念。
“这不是给经费让你重新修高标准农田,而是向要素要粮、向技术要粮、向模式要粮。”6月1日至2日,省农科院考察组在成都平原地区启动“吨粮田”选址调研。所到之处,专家组反复解读“吨粮田”的建设理念。
“这不是给经费让你重新修高标准农田,而是向要素要粮、向技术要粮、向模式要粮。”6月1日至2日,省农科院考察组在成都平原地区启动了“吨粮田”选址调研。所到之处,专家组反复解读“吨粮田”的建设理念。
阳春三月,苏垦农发临海分公司顺泰生产区一望无垠的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正茁壮成长。一架架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将雾化的药肥均匀地喷洒到麦苗上,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盐城市射阳盐场,东部距离黄海仅5公里,因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地势低洼、四周环水,一度
在奇台农场,一场向“吨粮田”发起的科技攻坚战持续展开。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扎根沃土,以优质新品种为“芯”,以集成技术为“引擎”,全力破解粮食单产提升密码。
翻土、播种、灌溉、育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一场春耕大戏徐徐拉开帷幕。田间地头,带有北斗导航的农机正在精准作业,滴灌带沿垄铺设如毛细血管般密布田野,智能灌溉系统精准调控水肥用量,科技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使这里的农耕生产向新变革。
内蒙古今年的春耕生产中,在支持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油菜5大作物的基础上,加大对水稻、向日葵、杂粮杂豆等作物的支持力度,打造特色单产提升示范区。即,打造3个百万亩“吨粮田”示范区,打造1个区域百万亩“吨粮田”示范区,打造7个十万亩“吨粮田”示范区。以提升对
4月27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春耕正全面展开。田间地头,智能灌溉系统沿垄铺设精准到位,带有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正被播种机精准送入土中,农艺师在远程系统上实时监测、科学调控,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农
4月27日,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万亩玉米“吨粮田”试点春耕正全面展开。田间地头,智能灌溉系统沿垄铺设精准到位,带有北斗导航的智慧农机穿梭作业,一粒粒玉米种子正被播种机精准送入土中,农艺师在远程系统上实时监测、科学调控,一套集成化、智能化的农
“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就是咱庄稼人的定心丸!”拖拉机牵引着小麦播种机驶向田垄,肇东市巨成村村民吕树军笑着说道,随后熟练地调整播种机参数,将备好的小麦种与有机肥倒入播种箱。铁犁划开黑色的土地,粒粒金黄的种子精准落进土壤中,湿润的黑土将麦种严实覆盖,一气呵成。这是今年
“突突突的拖拉机声就是咱庄稼人的定心丸!”拖拉机牵引着小麦播种机驶向田垄,肇东市巨成村村民吕树军一边笑着说,一边熟练地调整播种机参数,将备好的小麦种与有机肥倒入播种箱。铁犁划开黑色的土地,粒粒金黄的种子精准落进土壤中,湿润的黑土将麦种严实覆盖,一气呵成。这是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