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经营收入超4.4亿元!达川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塑耕种模式
时下,茄子、黄瓜、豇豆等蔬菜大量上市。在达州市达川区大堰镇蔬菜产业园内,密密麻麻的大棚内瓜果满藤、绿意盎然。大棚外的一幅标语赫然醒目:“种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着农民把钱赚。”这句标语也正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真实写照,从自给自足到产业化发展,从单一种养到
时下,茄子、黄瓜、豇豆等蔬菜大量上市。在达州市达川区大堰镇蔬菜产业园内,密密麻麻的大棚内瓜果满藤、绿意盎然。大棚外的一幅标语赫然醒目:“种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着农民把钱赚。”这句标语也正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真实写照,从自给自足到产业化发展,从单一种养到
童声分享欢乐故事,亲子共玩趣味游戏,收获儿童节慰问礼包……“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四川达川区多处骑手家园工会驿站举办“六一‘工’育新苗 驿站‘慧’护童行”关爱活动。来自全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职工、留守儿童家庭、机关单位(企业)一线职工等500余名职工子
抢种工作同样热火朝天。5月28日,在龙会乡熊家沟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龙会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何胜带着村组干部现场示范水稻种植:“要根据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合理选择种植品种,秧苗窝距6寸、行距9寸,每穴插2至3株,这样利于通风透光和养分吸收,提高结实率。”
火红五月,巴蜀大地一派繁忙景象。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金色的麦浪与翠绿的秧田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壮美画卷。达川区石桥镇正以科技为笔,在10万亩耕地上书写着“颗粒归仓”与“满栽满插”的丰收答卷。
5月20日,在达川区赵固镇谷王村,2台崭新的红色收割机在村集体经济的麦地里来回穿梭,将一簇簇颗粒饱满的麦穗卷进收割齿仓,收割、脱粒、扬尘、除杂一气呵成。村民们有的忙着搬运和晾晒新收获的麦子,有的忙着捡拾麦穗,确保颗粒归仓。“我们村集体在光东山、梅家湾、大丫口、
四川达州达川区安仁乡与麻柳镇相隔很近,如今是合并到了麻柳镇,还是独立存在?晨播查询达川区政府官网发现,截至2025年5月27日发稿,安仁乡没有合并到麻柳镇,至今仍然由达川区直接管辖。
为保障抢种抢收工作顺利进行,龙会乡党委高度重视,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在抢收方面,乡党委政府密切关注农作物成熟情况,组织村社力量,调配充足的收割设备,争分夺秒开展收割作业,帮助农户抢收农作物,确保颗粒归仓。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龙会乡提前谋划,组织各村
测产过程中,专家组在达川区石桥镇鲁家坪社区随机抽取“川油83”种植地块3个,每个地块面积分别为4.12亩、5.04亩、3.37亩,经机械收割、取样、称重、除杂、水分测定,3个地块的最高亩产量达218.26公斤,平均亩产量203.90公斤,较2024年的平均亩产
测产过程中,专家组在达川区石桥镇鲁家坪社区随机抽取“川油83”种植地块3个,每个地块面积分别为4.12亩、5.04亩、3.37亩,经机械收割、取样、称重、除杂、水分测定,3个地块的最高亩产量达218.26公斤,平均亩产量203.90公斤,较2024年的平均亩产
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当前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达川区堡子镇坚持以“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姿态积极迎战,立足“保民生、稳生产”目标,凝聚多方合力,全力以赴保障夏粮生产,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初夏时节,正是水果争 “鲜” 上市的好时候。在达川区龙会乡,400余亩枇杷树挂满金灿灿的果实,吸引着八方游客奔赴这场初夏的 “甜蜜之约”。
近年来,达川区渡市镇强化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形成了青花椒、蜜柚、绿色大米等多元化产业格局,为乡村振兴添势赋能。连日来,渡市镇全力开展水稻栽插以及特色产业管护,为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5月9日,达川区新联会召开二届五次理事会。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台办主任向禹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区新联会全体理事齐聚一堂,共商新发展、共话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