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泪与弦上诗:白居易《琵琶行》为何打动人心
一千多年前的浔阳江头,一场秋夜偶遇,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以一曲琵琶为媒,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歌交织,写下《琵琶行》。千年后,我们仍能从中听见泪水的回响与灵魂的共振。
一千多年前的浔阳江头,一场秋夜偶遇,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以一曲琵琶为媒,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歌交织,写下《琵琶行》。千年后,我们仍能从中听见泪水的回响与灵魂的共振。
提到白居易,我们首先想到他是诗人,查《辞海》,白居易的title是唐诗人。其实,在白居易的一生中,从事诗歌创作是他的兴趣和副业,他的主业是做官。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员家庭,爷爷做过巩县县令,父亲官至襄州别驾(别驾是刺史的副手,协助刺史处理一州
文徵明(1470年-1559年),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吴门四家”之一。他在八十八岁高龄时(公元1557年),以耄耋之年挥毫泼墨,创作了行书艺术的瑰宝——《琵琶行》。这幅作品不仅是文徵明晚年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杰作,现珍藏于湖南
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
“互联网不在意真相。”他有点沮丧,又试图开解自己。“就像一个小孩种了一个大西瓜,他抱着大西瓜招摇过市,谁看到了都想过去踢两脚。”董宇辉清楚,普通网友朴素的正义感没有错,错的是利用这些好心和善良的人。“夸你有流量,他就会夸你,骂你有流量,他就会骂你。”这确实也会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着千万粉丝的小网红王大艺,靠着一段戏剧《琵琶行》又在网上狠狠地火了一把。
12月3日(发布时间),千万粉丝博主王大艺把白居易《琵琶行》唱成歌曲,戏腔一出,瞬间惊艳全场。网友:多听几遍,《琵琶行》就会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