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未来科学家”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8月9日,深地工程煤岩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控技术——“未来科学家”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三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5个国家、14所高校及企业的80余位青年学者及博士研究生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深地工程煤岩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控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科学家 研究生 学术论坛 国际学术论坛 华心祝 2025-08-11 23:10  3

那山有片仿栗林——老科学家的科学访问故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注于禾草(禾本科)分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所带领的研究组主要以东亚特征成分为对象,开

科学家 仿栗 山玉兰 楝叶吴萸 木栓层 2025-08-10 21:54  2

科学家发现大脑分离记忆的“重置按钮”

蓝斑是大脑中一个虽小却功能强大的区域,它就像一个“重置按钮”,将一段有意义的记忆与另一段记忆区分开来。这个过程有助于防止生活中的瞬间模糊不清,但可能会受到慢性压力的干扰,从而可能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常见的记忆问题。

科学家 记忆 fmri 莱维特 重置按钮 2025-08-10 08:30  1

中子技术“看透”锂,中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难题

据中核集团官方公众号,全固态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能源革命”技术,其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锂电池可能出现的泄露、起火等风险,安全性显著提升。但其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拦路虎”,比如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提升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需深入理解电极内部反应机制。然而,锂元素的

科学家 锂电池 钱坤 柳明 核物理研究所 2025-08-10 08:07  1

线粒体双重密码:科学家破解睡眠调控与寿命延长的细胞机制

两项突破性研究正在重新定义人类对生命基本过程的理解。来自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团队分别在《自然》和《细胞》期刊发表研究,揭示了线粒体这一细胞内"动力工厂"如何同时调控睡眠需求和物种寿命,为开发抗衰老疗法和睡眠障碍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分子靶点。

科学家 睡眠 细胞 线粒体 寿命 2025-08-09 22:51  2

科学家研究发现夜间灯光照射与慢性疾病激增之间的关联

现代社会的24小时照明正在悄然改写人类生物学。西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科学系主任兰迪·尼尔森博士的最新研究表明,夜间人造光不仅破坏睡眠,更在分子层面重塑免疫功能、触发神经炎症并扰乱代谢平衡。这项发表在《脑医学》杂志的研究为理解现代照明与慢性疾病激增之间的关联提供了重

科学家 研究 昼夜节律 尼尔森 时间生物学 2025-08-09 22:45  5

中子技术“看透”锂,我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难题

据中核集团官方公众号,全固态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能源革命”技术,其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锂电池可能出现的泄露、起火等风险,安全性显著提升。但其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拦路虎”,比如循环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提升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需深入理解电极内部反应机制。然而,锂元素的

科学家 锂电池 钱坤 柳明 核物理研究所 2025-08-09 21:58  6

追光趁少年 !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组织学子们“读《知识就是力量》,给科学家写信”

“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以下简称为“鹭岛计划”)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共同发起,成果将通过厦门科协平台、《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以及合作单位广泛传播,整合学校、书城、街道、科技场馆、相关企业等资源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

科学家 厦门市 记者站 海沧区 厦门市海沧区 2025-08-09 21:36  2

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小记者站组织学子们“读《知识就是力量》,给科学家写信”

“知识就是力量・与科学家同行鹭岛计划”(以下简称为“鹭岛计划”)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会同《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共同发起,成果将通过厦门科协平台、《知识就是力量》全媒体平台以及合作单位广泛传播,整合学校、书城、街道、科技场馆、相关企业等资源携手打造科普宣传阵地,

科学家 厦门市 记者站 海沧区 厦门市海沧区 2025-08-09 21: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