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溯源|贺云翱:溯源是为了探索长江文明“古为今用”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文明古国到中国式现代化,长江里流淌着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的密码。3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以《长江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文明古国到中国式现代化,长江里流淌着古往今来中华文明的密码。3月2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以《长江
岭南,五岭之南,《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今广东、广西一带。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因为峻岭阻隔,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形成了两方天地。在一些古籍中,这里被称为“烟瘴之区”“化外之地”,由此也成为韩愈、苏轼等古代官员的贬谪之处。
传统观点认为夏朝的中心在黄河流域,但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长江流域,尤其是四川盆地,在夏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农业模式、社会组织、祭祀遗存等方面来看,长江以南地区展现出高度发达的文明形态。
中文原文稻田文化是以稻作农业为中心形成的传统文化体系。它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稻田不仅是粮食的来源,也是许多传统节日、民俗和艺术的灵感之源。例如,传统的插秧节和收割节都与稻田紧密相关。此外,稻田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吸引了无数游客,其梯田风光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