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抗战摄影师沙飞:做一个前进的摄影记者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我国一批新闻工作者活跃在抗战一线,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摄影记者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英勇奋斗、冲锋陷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我国一批新闻工作者活跃在抗战一线,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摄影记者将手中的相机当作武器,以拍摄的新闻图片作为载体,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呼唤和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英勇奋斗、冲锋陷阵。
“父亲临终前念叨过好几次沙飞的名字。”聂力在整理聂荣臻遗物时对秘书感叹。1992年5月,聂荣臻办公室抽屉深处发现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38年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孤女》,画面里聂荣臻正弯腰给日本小姑娘喂饭。这张照片揭开了尘封四十年的遗憾往事,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这
在劳动关系的第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法官,却每天化解着工资拖欠、社保纠纷等矛盾;他们不是心理咨询师,却用耐心和智慧抚平职工心中的焦虑。
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著名摄影艺术家、革命影像文献守护者,中国红色摄影事业奠基人之一,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得主,《山西画报》原总编辑顾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7日18时30分在太原辞世,享寿九十有七。 顾棣同志穷尽毕生心血耕耘于影像创作
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出生在广州一个药商家庭。家境中落,他被迫考入当时不收学费的公立广东省无线电专门学校,半年后毕业。
沙飞,1912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原名司徒传,是中国革命摄影的先驱。他的镜头记录了抗战时期的血与火,留下了无数珍贵影像。他用黑白胶片捕捉八路军在晋察冀的战斗,拍下百姓在战火中的坚韧,也记录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前的专注神情。他创办的《晋察冀画报》成为抗战宣传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