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开展2025年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投放鱼苗464万尾
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筑牢长江水域生态安全屏障,6月23日,瑞昌市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瑞昌责任区码头镇狗头矶开展。副市长向坚参加活动。活动聚焦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子一代苗种放流,共计投放464万尾苗种,规格均大于或等于3厘米,为长江水域生态“添砖加
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筑牢长江水域生态安全屏障,6月23日,瑞昌市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瑞昌责任区码头镇狗头矶开展。副市长向坚参加活动。活动聚焦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子一代苗种放流,共计投放464万尾苗种,规格均大于或等于3厘米,为长江水域生态“添砖加
6月20日上午,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5年清远市江河增殖放流活动在市区航道码头启动,全市将陆续在市区北江河段、连州湟川河公园城北桥头亲水平台、英德黎溪河段、阳山小北江河段、连南县城河段分别投放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广东鲂等鱼类品种320多万尾,以改
今天(6月20日)上午,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2025年清远市江河增殖放流活动在市区航道码头启动,全市将陆续在市区北江段、连州湟川河公园城北桥头亲水平台、英德黎溪河段、阳山小北江河段、连南县城河段分别投放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广东鲂等鱼类品种320多万尾
长江十年禁渔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执法监管是关键保障。4年多来,各地创造了很多常态化管理方式,形成了一些制度化成果。面对十年禁渔“下半程”,怎样的管理方式更有效?制度化管理成果是否可以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在法制建设和执法管理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6月11日,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公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坚决打击非法放生行为,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6月11日,国家林草局在其官网公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 国家宗教事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动物放生活动,坚决打击非法放生行为,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6月6日,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全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江段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泸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维护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活动现场放流各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9日讯7日,德州市2025年全国水生生物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齐河县举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德州市农业农村局及德州各县(市、区)渔业主管部门、渔政执法部门有关人员、志愿者等近200人参加了活动。
在第11个全国“放鱼日”到来之际,6月4日,旌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德阳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2025年旌湖水域涉渔工程补救措施增殖放流暨全国“放鱼日”宣传活动。
6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举行,111万尾鲜活的鱼苗被缓缓放入黄河母亲河的怀抱,助力黄河生态修复。
在第11个全国“放鱼日”到来之际,6月4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德阳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2025年旌湖水域涉渔工程补救措施增殖放流暨全国“放鱼日”宣传活动。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8日讯5月26日,潍坊滨海区2025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拉开帷幕。当天,6000多万尾的中国对虾苗种涌入莱州湾,开启海洋“新生之旅”。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的第五年。禁渔,让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勃勃生机,水清鱼跃的美好图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作为长江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也已从“濒危”到“复苏”,从“罕见”到“常见”。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在今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集选了我省在空间保护、调查监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现予以展示。
"小江!小江!快来看,这儿有个大家伙!"小婷在泥塘里扑腾着,水花四溅,我循声望去,只见远处一个魁梧身影正大步朝我们走来。
农业农村部在2025年5月9日于湖北召开的会议上介绍,自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共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较禁渔前(2017年至2020年)增加36种。
basin 水生生物 biodiversity riverb 2025-05-13 18:11 6
一项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主导的新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约有8500吨抗生素被排入河流系统,占人类年使用量的近三分之一。这不仅加剧了细菌耐药性危机,还可能对全球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潜在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