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如何用私人叙事补完南京大屠杀的宏大历史?——从个体记忆到人类共同记忆的承载之路
1938年2月,一艘德国邮轮缓缓驶离南京港。甲板上,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男人紧攥着皮箱,箱中装着2117页用德文书写的日记。这位纳粹党员不会想到,他记录的蚕豆分配清单、日军暴行时间、难民合唱的歌词,将在59年后成为东京审判庭上击穿日本右翼谎言的子弹。
1938年2月,一艘德国邮轮缓缓驶离南京港。甲板上,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中年男人紧攥着皮箱,箱中装着2117页用德文书写的日记。这位纳粹党员不会想到,他记录的蚕豆分配清单、日军暴行时间、难民合唱的歌词,将在59年后成为东京审判庭上击穿日本右翼谎言的子弹。
8月15日下午,“我从不停止呐喊——拉贝与《拉贝日记》”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徐家汇书院举行。值此日本战败投降80周年纪念日,《拉贝日记》(修订版)译者刘海宁与钦文齐聚上海,围绕这部承载民族伤痛的历史巨著,展开了一场关于翻译、真相与人性的深度对话。
近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
约翰·拉贝是一个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名字,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走进位于南京的拉贝故居,感受这位国际友人的无私大爱。拉贝故居位于南京广州
我要亲眼看看这些残暴行径,以便我将来能作为目击证人把这些说出来。对这种残酷的暴行(在城市占领10天内犯下的)是不能沉默的!
厨房地板上睡了84人,马桶一天被使用200次,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1937年冬天南京最黑暗时刻的生命奇迹。
近日,南京大学出版社《对话拉贝》一书成功入选省委宣传部2024年度“江苏智库实践十佳案例”。本书通过采访实录的形式,将拉贝日记及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读者。拉贝的日记不仅是对那段黑暗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和平与人性的深刻呼唤。
7月底的时候,要上映一部电影,是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题材,我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注定是没有什么票房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他无法如实拍出侵华日军的罪行,必须穿插各种“蒙太奇”的手法来完成故事的讲述,否则的话,没办法放映啊,倭寇各种化学实验,以及人体肢解
1942年6月10日,德军突袭捷克斯洛伐克利迪策村,屠杀了全村15岁以上的男子173人,88名儿童被德军押往集中营后遭毒气杀害,史称“利迪策惨案”。
2004年11月9日,一个曾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的女子,在美国加州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她的名字叫张纯如。
《魏特琳日记》:“在白天大部分时间里,枪声大作,据说日军离光华门很近了……被困在城外的那个12岁小姑娘的母亲在我们大门外站了几乎一整天,她审视着人群,期待着看到她女儿娇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