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

万册藏书背后:白族学者杨茂川的乡土文化坚守

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城,虎头山的晨光总先落在虎山书院的窗棂上。这座由白族学者杨茂川创办的书院,像一枚被时光反复摩挲的印章,深深嵌在滇西的文化肌理里,带着岁月打磨的温润。一万册藏书中,既有明清方志的泛黄纸页、民间唱本的油印墨迹,也有摩崖石刻的拓片残卷、土司家谱的

学者 藏书 乡土文化 白族 茂川 2025-08-11 16:29  3

发挥收藏优势,民间藏书机构龙图阁助力敦煌学研究

7月26日至28日,“北戴河夏季艺术节——龙图阁·壇艺术馆特藏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秦皇岛举办。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国敦煌

藏书 龙图阁 敦煌学 助力敦煌学 敦煌学研究 2025-08-11 00:12  5

北京之春|父亲的藏书

父亲爱书、惜书。年轻时就经常喜欢买书,先是把书摆满书架、壁柜。条件好点了,添置家具,第一就是想到做书柜,把书放在书柜里,放上卫生球防蛀,使书免受灰尘之扰,免遭蛀虫之侵,以便更好地储藏书籍。家里每一次更新家具,书柜都首当其冲。在文化极为匮乏的“文革”年代,父亲从

文革 藏书 爱读书 北京之春 眉批 2025-08-05 06:59  4

葛剑雄 | 文人学者的藏书,要有钱、有闲、有房,另外还要有贤内助

抗战前在北平,他不过是以课时计酬的讲师,已经有三家书铺送书上门,需要的留下,每年到三节时结账,不需要的到时还可退回。那时一节课的酬金五元,千字稿酬也是五元,老板不担心你付不起书款。到了1948年,他在浙江大学和暨南大学同时担任“专任教授”(专任教授薪水高,但一

藏书 葛剑雄 贤内助 文人学者 先师 2025-06-26 07:55  8

第三届招募 | 高校青年摄影教师,到影上书房去!

5天的学习徜徉于经典摄影书籍的海洋了解摄影出版史上经典之作阅览摄影流派系列画册鉴赏摄影出版孤品珍品找寻相关研究课题加快与世界前沿影像文化对接在2019年、2024年成功举办两届的基础上,应广大高校青年摄影教师要求,第三届“高校青年摄影教师研修计划(2025)”

教师 青年 高校 摄影 藏书 2025-06-24 16:46  5

明清时期苏州的刻书与藏书

明清时期,苏州的出版业出现了两个持续百年的高潮。明成化至嘉靖间,苏州文人藏书之风盛极一时,带动刻书活动的频繁,而且产生众多的名家精品,享誉后世。从存世刻本来看,成化至正德间是渐起波浪,到嘉靖、万历,方成大潮。

苏州 藏书 金阊 刻书 毛晋 2025-06-23 21:23  8

刘承幹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特色

“藏书”是我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历来受到知识分子的重视。愈是乱世,人们愈是怀念文化的繁荣,私人藏书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清末民初达到鼎盛。刘承幹,作为“民国私人藏书第一人”,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兴建藏书楼,耗费巨资购书藏书,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藏书 藏书楼 刘承 刻书 嘉业堂藏书楼 2025-06-22 21:41  8

我国古代的四大藏书体系

我国流传至今的各类古籍(这里是指1911年以前用文言文、繁体字刻、写的文献资料和书籍),据有关专家估计,大约在八万至十五万种之间,这些无法准确统计的古代文献,历经无数次兵燹和自然灾害的劫难,是怎样被保藏、传承下来的?在我国古代,这些典籍文献是靠官府藏书、私家藏

古代 书院 藏书 藏文化 瀛洲书院 2025-06-01 21:23  8

王国维先生的藏书和遗文

古今学者无不与书册结侣。世人每称先曾祖王国维先生学术博大,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其实他生前藏书资料存世尚多,一旦厘清原委始末,足以揭示思想、旨趣、行实的伏脉潜流,为知人论学之助。以下试据亲长见告者及本人积年调查所得,拉杂陈述静安先生一生藏书的状况和归宿

藏书 王国维 遗文 罗振玉 容庚 2025-05-31 23:23  8

71㎡,这样的小家,太赞了!

Magma Studio新作,一套71㎡小公寓,业主是一位年轻男子,希望既能保留开放空间的感觉,又能实现不同功能的独立区域可封闭的效果。考虑到业主的喜好和生活节奏,设计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功能布局实现了目标。

浴室 藏书 中岛 magma 橡木 2025-05-30 16:52  9

由唐弢书房两用椅想到的:“在时代的精神里完成他自己”

唐弢先生的书椅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展开可作登高取书的阶梯,合拢则成静心研读的座椅。它不仅是书房实用利器的典范,更被提炼为“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奖杯的造型,寓意“学问当坐冷板凳,研究甘作他人梯”的治学精神。这把中西合璧的梯椅,既是对藏书文化的致敬,亦是对学术传承

藏书 中国现代文学馆 唐弢 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唐弢书房 2025-05-30 09:40  9

论中国古代藏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文化记载悠久而长远,从未发明造纸术开始,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动物骨骼、贝壳等记载文字符号,用这种方式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源远流长。自从发明了造纸术,这种文化的记载方式就变得更加方便和普及化,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顺应而生的就

古代 甲骨 藏书 论中国 论中国古代 2025-05-29 21:2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