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人,一篇Science子刊!成像新技术!
针对这一问题,汉阳大学Doory Kim课题组3人携手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Oxygen-excluded nanoimaging of polymer blend films”的最新论文。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技术
针对这一问题,汉阳大学Doory Kim课题组3人携手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Oxygen-excluded nanoimaging of polymer blend films”的最新论文。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技术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社会实体、一种社会力量,包括宗教行为、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组织等。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将长期存在。
靶向 BCR-ABL1 融合酪氨酸激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彻底改变了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治疗。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性的出现以及随后慢性期(CP)向急变期(BC)的转变,对 CML 患者构成了威胁。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靶向 BCR-ABL1 融合酪氨酸激酶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彻底改变了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治疗。然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性的出现以及随后慢性期(CP)向急变期(BC)的转变,对 CML 患者构成了威胁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相分离/相变的前沿展望”,促进该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发展。会议将围绕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相变的基本理论问题,蛋白相分离/相变执行生理功能及病理毒性的机制研究,发展研究与表征蛋白相分离的新技术及新方法,相分离/相变紊乱与人类疾病等方面。邀请我国相关领
水系锌金属电池(ZMB)因其储量丰富、成本低、锌负极高比容量(820 mAh g-1和5,855 mAh cm-3)、氧化还原电位适中(与标准氢电极相比-0.76 V)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电解液的持续消耗,在Zn金属负极上产生的析氢反应(HER)和
基因表达调控在不同性别之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分子巧思,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生命双重奏。X染色体失活(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XCI)是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通过异染色质化随机失活一条X染色体的过程,是实现基因剂量平衡的重要机制。过往的大量
基因表达调控在不同性别之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分子巧思,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生命双重奏。X染色体失活(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XCI) 是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通过异染色质化随机失活一条X染色体的过程,是实现基因剂量平衡的重要机制。过往的大
1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项晟祺教授课题组、侯中怀教授课题组和姚雪彪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dependent phase sep
当细胞遭遇高温或其他应激胁迫时,会激活一种保守的细胞防御机制——热休克应答反应 (HSR) ,以帮助细胞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 是这一反应的核心调控因子,能够快速感知温度变化并诱导分子伴侣等基因的表达,从而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HSF1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王建龙教授团队领导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DDX18 coordinates nucleolus phase separation and nuclear organization to control
2024 年 12 月 31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5 年黄金赛事资源发布,56 项黄金赛事和体育频道 5 个创新改版栏目亮相。
12月23日,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艳菊在Aggregate(影响因子IF=13.9)期刊发表了题为“A Vanillin‐Derived Inhibitor of Aggregates via Targeting Intrinsically
论文作者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Steven L. McKnight。这篇论文的插图上,许许多多色彩鲜艳的蛋白形成的圆形图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她并不知道这种生物大分子聚集并发挥功能的状态,叫做“相分离”。
近日,新加坡淡马锡生命科学院申莉莎课题组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Epitranscriptomic regulation through phase separation in plants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植物mRNA
作者介绍徐心怡,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第一(含共同)作者身份研究成果发表在Immunity、PNAS和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期刊。许琛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嵌合性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受体,整合了抗体的抗原识别区,T细胞抗原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信号区,以及共刺激分子的信号区。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