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脉动长轨》报告文学系列之23 走进太原,走近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念高中,学历史,感性认识了龙城太原——汉文帝刘恒龙潜太原入主汉宫,李渊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高欢父子盘踞晋阳开创北齐,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即位前受封为晋王,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崛起于太原创立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刘崇再创北汉,这些

太原 脉动 报告文学 晋祠 圣母殿 2025-06-24 21:43  3

《脉动长轨》报告文学十二 2007年渝怀新线防洪抢险纪实

5月24日晚,我局紧急发布了渝怀线防洪黄色警报命令,从当日21时起,渝怀线防洪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从6月1日起至汛期结束,增设涪陵为防洪抢险临时指挥部,对渝怀线各站区防洪领导小组及黔江防洪临时指挥部防洪工作进行督导。指挥部由涪陵工务段主管安全的副段长蹇明戈

纪实 脉动 报告文学 防洪抢险 抢险纪实 2025-06-12 08:23  4

王华||为英雄树碑立传——长篇报告文学《仰望星空——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传》读评

报告文学作为“历史的文献记录”,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等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文体功能。一部成功的报告文学作品必须严格经受生活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优秀之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歌学会会长南鸥创作

天眼 报告文学 王华 南仁东 南鸥 2025-06-12 06:27  6

苏有郎报告文学《最后一站》出版发行

《最后一站》讲述了林果专家曲宪忠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68岁高龄来到威县,用生命中最后10年帮助威县发展梨产业、造福一方的感人故事,多角度呈现了威县发展梨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奋进历程。曲宪忠致力于打造成熟产业体系和农业品牌,使“威梨”闻名全国,他被威县人民亲

出版 报告文学 苏有 最后一站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25-06-11 11:19  4

《脉动长轨》报告文学系列之十一 无题四题——回望2013的点滴记忆

太阳岛地处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与繁华的哈尔滨老市区隔水相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2007年5月8日,太阳岛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太阳岛风景区面积3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规划控制面积为88平方公里,属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区。

记忆 脉动 报告文学 边城 无题 2025-06-11 10:07  5

报告文学 | 湖映万峰人意好

从网箱密布到水清岸绿,万峰湖的涅槃,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毅然拆网箱,拆除的是短视的枷锁;悉心护碧水,换来的是持续的业兴。万峰湖用一泓碧波见证:人与自然,不是此消彼长的博弈,而是共生共荣的和鸣。

万峰 报告文学 李贵 万峰人意 万峰湖 2025-06-06 09:46  7

大地的孩子记述大地的故事—读路生长篇报告文学《祁连山的呼吸》

作为甘肃人,我曾经认为自己对祁连山、河西走廊一带还算熟悉,武威、金昌、酒泉、嘉峪关等地也都去过,几十年来无数次乘车穿越河西走廊,一再眺望、感受过祁连雄壮的身姿,看过雪峰、大漠、戈壁、绿洲以及各种西部景观。但是,看了这本书,感觉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了解实在谈不上深

故事 河西走廊 祁连山 报告文学 路生 2025-06-03 13:43  6

《脉动长轨》报告文学三:军魂颂歌、记原成都铁路局老红军陈绍富

刚刚,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可此时此刻,身边的亲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嘴里却高喊着,双拳挥舞,双目圆睁,整个病房,似乎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同是军人出生的幺儿陈忠,自然读得懂老父的心意:亲人不认识,但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友情,却是永远忘不了的,父亲嘴里的“冲啊、杀啊”

报告文学 军魂 颂歌 成都铁路局 军魂颂歌 2025-06-03 10:10  6

生态文学有什么作用

让你感觉到自然是美的,文学也是美的,生态文学是自然之美与文学之美的融合,这是它的审美感染作用。第二,让你看到人性贪婪的一面可能会使人不寒而栗,而动物善良的一面却可能会令人泪流满面,这是它的形象感染作用。第三,让你知道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金山银山却

文学 生态 报告文学 王诺 李青松 2025-06-02 20:45  5

坚守,只为那一盏灯火(报告文学)

想到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变电检修工,是供电行业最为辛苦且高危的工种之一。他们如同电网 “心脏” 的守护者,时刻呵护着变电站的正常运行。1989年,单东阳从石家庄电力技校毕业后,便投身于电力检修工作,这一干就是36个年头。

刘伟 一盏灯 报告文学 东阳 变电 2025-05-31 18:19  4

吴晓君|“长江大保护”的时代书写——评林东林长篇报告文学《唯见长江》

长江及支流汉江交汇于武汉,奠定了武汉三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城市的格局、命运以及城市中人的生活状态与浩瀚的江水紧密交融。生于兹、长于兹的江城人与长江日夜厮守,孕育了深厚情谊,长江也成了他们刻在骨子里的生命符码与文化基因。武汉作家林东林以纪实的笔触推出

报告文学 江滩 林东林 吴晓君 林东林长篇 2025-05-30 15: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