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河安澜
“感谢你们在关键时候鼎力相助,让黄河安全度过凌汛期。”3月24日,在圆满完成黄河鄂尔多斯段巡堤工作后,鄂尔多斯市防汛部门负责人对鄂尔多斯军分区表示感谢。
“感谢你们在关键时候鼎力相助,让黄河安全度过凌汛期。”3月24日,在圆满完成黄河鄂尔多斯段巡堤工作后,鄂尔多斯市防汛部门负责人对鄂尔多斯军分区表示感谢。
近日,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开河,标志着黄河2024—2025年度凌汛期防凌工作圆满收官。在凌汛期间,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积极响应水利部及黄委的相关部署,通过多种有效举措,全力为水库调度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024年11月27日,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出现流凌,12月14日出现首次封河,2025年2月8日全河达到最大封冻长度728.4千米。2月17日,黄河内蒙古河段开始融冰解冻,黄河进入开河期,至3月19日,黄河全线开河,凌汛期历时113天,全线开河日期比常年平均偏早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3月19日对外宣布,就在这一天,黄河内蒙古河段在经历113天流凌、封冻过程后全线开河,标志着2024—2025年度黄河凌汛期结束。
根据市委关于巡察工作的统一部署,截至3月19日,五届市委第八轮巡察完成进驻工作。7个巡察组将对9个市属开发区(旅游区、园区)进行常规巡察,对6个苏木镇及所属嘎查村(社区)开展提级巡察。详情>>>
3月19日,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平稳开河,标志着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工作顺利结束。本年度黄河凌情整体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
黄河鄂尔多斯段于2024年11月27日开始流凌,2024年12月14日出现首封,2025年1月15日稳定封河611公里,后随着气温降低封河长度延长至641公里。2025年2月19日,黄河鄂尔多斯段进入开河期。截至2025年3月19日14时,黄河鄂尔多斯段全线开
记者陈晨19日从水利部召开的黄河防凌新闻通气会上获悉,19日14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平稳开河。至此,黄河封冻河段全线开河,标志着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工作顺利结束。本年度黄河凌汛期历时113天,开河日期较常年偏早6天,黄河凌情整体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
3月1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水利部召开的黄河防凌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当日14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平稳开河,这标志着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工作顺利结束。
中国水利网站讯2025年3月19日14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平稳开河,标志着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工作顺利结束。本年度黄河凌情整体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
2025年3月19日14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全线平稳开河,标志着2024—2025年度黄河防凌工作顺利结束。本年度黄河凌情整体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3月19日下午,水利部召开黄河防凌新闻通气会,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主持,水旱灾害防御司、信息中心、黄河水利委员
转眼间,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已近尾声。本周(3月17日-3月23日)的全国天气舞台,在专家看来,主题就是大回暖。期间,北方大部到江南、华南的降水少;在光照加热下,气温回升。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周后期将迎来气温创今年(2025年)以来新高的浪潮;届时,春天的
随着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解冻期,防凌工作进入关键阶段。连日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走访内蒙古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包头水文站、黄河水利委员会头道拐水文站等部门,看到年轻的水文工作者用上了科技感十足的测验设施设备,用科技赋能,科学防凌、精准防凌。
据悉,为保证黄河流凌平稳度汛,该项目每年冬季都要对钢栈桥进行拆除,来年凌汛结束后再重新搭设。为省时省力,中交二公局创新研发“模块化智能建造系统”,将施工现场变为大型“乐高”拼搭现场,有效减少了水上作业、吊装作业频次,极大提高了钢栈桥的搭拆速度,不仅大大加快了项
3月14日,记者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水利局获悉,随着气温逐渐回暖,黄河杭锦旗段今日全线开河,目前已累计开河249公里,开河界面水位总体平稳,全线开河时间较去年提前8天。
黄河凌汛具有突发性强、难预防、难防守、涨势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历史上,黄河凌汛曾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对两岸堤防和民生造成深远影响。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黄河开河的谚语,反映了人们对黄河开河期凌汛规律的认识、应对措施及治理经验。
3月5日下午,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主持防凌会商会,视频连线黄委,分析研判黄河凌情发展态势,进一步细化、实化开河关键期防凌措施。黄委汇报了当前凌情实况、开河预报情况、已开展的防凌工作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该站位于内蒙古托克托河段,在头道拐水文站上游3.2千米处,按照“1+7”总体布局建设,包括1个核心监测点和7个试验监测点,全面覆盖了凌汛最为严重的黄河内蒙古段。核心监测点布置在黄河什四份子弯道处,安装定点非接触式冰厚监测雷达和红外夜视仪;巴彦高勒、五原、三湖河
12月10日,当气温再次下降,高文龙穿着厚厚的棉衣又来到黄河边查看水情。“头道拐河段于11月27日出现首凌,我们立即进入防凌工作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高文龙说。
A: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渤海;5464千米;75平方千米;中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几”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