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1.1,4区期刊直升中科院1区Top!高福院士主编的这本期刊,堪称“最大赢家”
此次分区变动中,281本1区期刊降至2区3区,甚至4区;有忧愁有欢喜,同时,也有期刊从2区、3区升至1区,甚至直接从4区直接升到1区。
此次分区变动中,281本1区期刊降至2区3区,甚至4区;有忧愁有欢喜,同时,也有期刊从2区、3区升至1区,甚至直接从4区直接升到1区。
“我们还需要科技期刊吗?”科技期刊在学术研究与科学传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很多并非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可能很难想到,在今天,科技期刊也会面临“生存之问”。
2025年3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高福院士一行莅临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围绕细菌耐药研究展开了座谈交流。此次会议聚焦深化双方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合作,携手应对全球耐药性问题带来的挑战。微生物所高福院士、王琳淇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流感病毒RNA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团队前期研究首次报道,病毒早期表达蛋白NS1和晚期表达蛋白NS2参与动态调控病毒RNA的转录与复制,其中,NS2蛋白可发挥抑制转录和促进复制的双重功能(Journal of Vir
对中国人来说,2024是温和的一年,新冠疫情的阴影已经散去,线下演出和活动层出不穷,也和全世界一起感受了巴黎奥运会的团结与热情。然而所有人都隐约知道,未来还会有别的病毒,还会有“下一次大流行”。“居安思危”是永不过时的智慧,所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
流感病毒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病原体,不仅引发季节性流行,还可能导致全球性流感大流行。流感病毒基因组RNA合成调控是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因此是基础理论研究与抗病毒策略开发重点关注的前沿热点领域。在流感病毒生命周期中,病毒基因组RNA在早期
过去数年里,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流行不断更迭,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变异针对人群免疫屏障的逃逸特征和潜在机理。已知许多变异株可以显著逃逸抗体识别,削弱中和抗体的保护作用。
近期,高福院士研究团队与多家研究单位合作,对牛传播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受体结合特性、组织嗜性及其结构变化开展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阐明了HA蛋白受体偏好性的分子基础,并提示了该流感病毒的潜在风险和应对其进行持续监测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以“Rec
近日,在2024临床和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上,高福院士发表了题为《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医药创新》的演讲,强调:“新冠疫情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它为‘后新冠’时代的科研和科普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发展,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长新冠(Long COVID)。这个术语指的是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症状持续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并且这些症状没有其他明确的解释。长新冠的影响已遍布全球,约有1.4亿人受其影响,成为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的重
原创 木白 梅斯医学最近,“长新冠”(Long COVID)这一词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这可不是指感冒后拖拖拉拉不好的那种“长”,而是一种在COVID-19感染后,症状一直“阴魂不散”,三个月还不愿意离开的神秘现象。是的,没有听错,有些人在战胜了病毒之后,却不得
长新冠(Long COVID)定义为初次感染后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持续或新出现的症状,且没有其他明显的解释。全球约有1.4亿人受其影响。症状广泛,包括疲劳、脑雾、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悸、胃肠不适、嗅觉或味觉丧失、慢性咳嗽、胸痛、脱发等,并且可能影响多个器官系统
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病原体,目前已进化出多种亚变异株和血清型。长新冠(Long COVID),即SARS-CoV-2感染的急性后遗症,患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长新冠的定义是在初次感染后3个月持续出现没有其他解释的新症
H2N2流感病毒引起了1957年“亚洲流感”,并造成了至少200万人的死亡。大流行之后H2N2病毒转为季节性流感病毒,但于1968年后逐渐从人群中消失。H2N2大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及造成大流行的机制至今尚未清晰阐明。研究发现H2Ny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