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血药浓度,能否预测狼疮患者视网膜病变?
羟氯喹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用药物,视网膜病变是羟氯喹的主要不良反应。在Arthritis &Rheumatology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羟氯喹的时间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但是通过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预测这种
羟氯喹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用药物,视网膜病变是羟氯喹的主要不良反应。在Arthritis &Rheumatology上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羟氯喹的时间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但是通过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预测这种
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APVRS)第17届大会在新加坡新达城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汇聚了全球眼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眼科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不仅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超过2000名与会
尿病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控制餐后血糖(即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长期餐后高血糖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那么,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多少算达标?哪些习惯会导致血糖飙升?又该如何保持血糖稳定?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范围内,至少有22亿人存在近视力或远视力受损害或失明。眼部疾病不但会让人看不清、甚至看不见多彩的世界,也使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复杂化,导致全身和精神健康状况更差,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升高。
何沛原, 刘玉萍, 杨玉梅, 等.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及进展相关性的荟萃分析[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5, 19(3): 213-219. DOI: 10.3760/cma.j.cn115624-20240516-004
撰文丨刘可审核专家丨陈莉明教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DR所导致的盲和低视力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视网膜病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大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
陈阿姨最近她总是觉得口渴,起初,她以为只是天气干燥,多喝水就好了,可渐渐地,喝水也不顶用了,而且她还越来越容易感到疲惫。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疾病,其特点为外层视网膜突然发生区域性功能障碍,常伴随视野缺损和视觉功能下降。由于AZOOR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易与其他视网膜疾病混淆,因此准确诊断和治疗成为一大挑战。第17届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大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作为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其对DR的具体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第128届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 20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遗传性血管性的可致盲眼病,其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但目前仍有40%左右患者致病基因不明,且既往国内的队列研究多集中在北京、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