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参与!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5年3月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承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科学通报》协办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主要涉及数理天文信息、
2025年3月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承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科学通报》协办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主要涉及数理天文信息、
2025年3月2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承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科学通报》协办的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主要涉及数理天文信息、
如今,中国科学家给出了答案。基于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地球所)研究员陈意团队发现,这个古老的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相关研究3月21日刊登于中国学术期刊《国家科学评论》。
2025年1月13日,南极洲乔治六世冰架附近一座长约24公里的巨大冰山从南极冰盖脱离,科学家在原本被冰山掩盖的海域内发现了许多巨型海蜘蛛、章鱼、冰鱼、珊瑚和海绵,预计其中会有数十种从未见过的新物种。
自1959年前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传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模糊影像以来,直径约2500公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SPA盆地)便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焦点。这个面积上堪比半个中国陆地的撞击盆地,不仅是月球最大、最古老的撞击遗迹(被列
3月21日,中国科学家通过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月壤样品研究,取得了又一项重大突破:确定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遗迹——南极-艾特肯盆地(SPA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为太阳系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提供了初始锚点,对理解月球乃至太阳系早期演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