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手:书法史的“幕后推手”
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审视,历来多将目光聚焦于主流书法史,特别是名家名作,作为后世学习书法的主要师法取径,其历史影响愈加深远;而对于非主流书法史,则往往忽略。事实上,对非主流书法史,我们不仅要关注而且要将其放到大的书法史宏观视域下,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态度来研
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审视,历来多将目光聚焦于主流书法史,特别是名家名作,作为后世学习书法的主要师法取径,其历史影响愈加深远;而对于非主流书法史,则往往忽略。事实上,对非主流书法史,我们不仅要关注而且要将其放到大的书法史宏观视域下,以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态度来研
徐浩(703年-782年),字季海,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唐代中期书法“颜筋柳骨”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颜真卿、柳公权并称“颜柳徐”。徐浩的书法以楷书见长,其风格端庄严谨,笔力遒劲,结构匀称,深受后世推崇,当时是御用书法家之一。
彼时,楷书的端庄严谨、行书的灵动飘逸、草书的狂放恣肆,均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中孕育而生的《唐人月仪帖》,无疑是唐代书法精神的生动写照,凝聚着当时文人墨客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艺术的无限热忱。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尚书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羈,引共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