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雷声震:冷冬还是气象玄学?
现代气象数据显示,立秋当日雷暴与冬季严寒的相关性不足0.3,但公众对这类经验法则的追捧程度堪比追星。今年立秋恰逢13时51分,被贴上"晚立秋"标签,伴随"热死牛"的夸张预言。
现代气象数据显示,立秋当日雷暴与冬季严寒的相关性不足0.3,但公众对这类经验法则的追捧程度堪比追星。今年立秋恰逢13时51分,被贴上"晚立秋"标签,伴随"热死牛"的夸张预言。
“末伏热得凶,百日难见霜”“末伏晒一晒,冬天暖三分”……这些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似乎暗示着末伏的炎热与冬季的冷暖息息相关。今年末伏(8月9日)至,全国多地高温“火力全开”,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让人不禁发问:“今年冬天会不会是个暖冬?”
“两六月热不热,就看初四”,这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将六月初四的天气与整个农历六月的炎热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明日便是六月初四,人们不禁要问:今年的六月会很热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气象科学、历史数据以及民间经验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
还有几天就到6月5号芒种了,最近好多朋友都在讨论今年夏天会不会大旱,老话说“大旱不大旱,就看芒种” ,芒种真有这么神奇,能预测夏天旱不旱?咱今天就好好唠唠。
今年的芒种恰逢6月5日,正处于农历五月初十,民间素有“芒种在头,六月穿棉;芒种在尾,热死老牛”的谚语,形象地描绘了芒种日期早晚对夏季气候的影响。那么,这句古老的农谚究竟蕴含怎样的气象规律?今年的芒种位置又将如何影响接下来的天气?让我们从历史记载、科学原理和实际
老话说,“是涝是旱,五月初二看天象”,这句农谚流传千年,真有那么神?明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二,到底是雨水充沛还是干旱少雨?快来跟我们一起看看天象,探秘今夏的“水运”!从老祖宗的智慧到现代气象,带你一文读懂!
长缸豆(又称豇豆)作为夏季重要的豆类蔬菜,其育苗时间的科学选择直接关系到植株的生长势、产量和品质。结合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及实际种植经验,长缸豆的育苗需综合考虑温度、光照、品种特性等多重因素,以下从时间节点、技术要点及管理细节展开详细解析。一、育苗时间的地域性差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今年的冬天似乎格外暖和。以长春市来说,以往到了立冬的时候,已经是大雪漫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