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犁痕·名家特约 | 苗长水:父亲18岁与《农村大众》结缘,缘浅却情深
近几日,忙着搬家的苗长水再次翻出父亲苗得雨的笔记本,里面平整粘贴着苗得雨在《农村大众》刊发的作品剪报,有1950年8月发布的,1951年4月发布的……一张张,一本本,那些剪报是回忆,也是见证。
近几日,忙着搬家的苗长水再次翻出父亲苗得雨的笔记本,里面平整粘贴着苗得雨在《农村大众》刊发的作品剪报,有1950年8月发布的,1951年4月发布的……一张张,一本本,那些剪报是回忆,也是见证。
近年来,王庄镇各村依托党建引领“一村一块田”举措,将土地“化零为整”,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王庄镇各村依托党建引领“一村一块田”举措,将土地“化零为整”,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我头一回见到《农村大众》是在生产队,那时我8岁,报头四个字,还只能认出‘村’和‘大’。”56岁的王繁荣回忆起半个世纪前与《农村大众》的初遇,仍历历在目。
滨州日报/滨州网综合3月13日,《农村大众》头版刊发文章《唤醒文化的力量——沾化以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六个名城”建设综述》,报道了滨州市沾化区以文兴业,以文润城,以文惠民,文化助力“六个名城”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