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的大地,就是文学的温床
近期,市作协行走课堂第三季培训活动圆满落幕。学员们以脚步丈量江南文脉,以笔墨书写文明传承。这些文字承载着真实的思考与情感,是文学与生活碰撞的鲜活印记。文学行走课堂公众号将原文加以刊发,愿与读者共赏这份真挚的文字,见证文字背后的成长轨迹。今日作家
近期,市作协行走课堂第三季培训活动圆满落幕。学员们以脚步丈量江南文脉,以笔墨书写文明传承。这些文字承载着真实的思考与情感,是文学与生活碰撞的鲜活印记。文学行走课堂公众号将原文加以刊发,愿与读者共赏这份真挚的文字,见证文字背后的成长轨迹。今日作家
2025年上海书展正在举行,上海书城作为今年书展的主场,在暑假期间与阅文集团合作推出IP特展,围绕《全职高手》《诡秘之主》《道诡异仙》三大IP,打造面向市民读者的沉浸式IP空间并推出限量版周边。
“Z世代”,从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这群成长于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普及时代的年轻人,还看书吗?他们偏好读什么书、又如何阅读?
答案超乎想象——他们不仅读,而且也在重新定义阅读:电子书、听书是日常,“读书搭子”成社交新宠,弹幕评论里寻找共鸣……阅读,演变成全感官、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
答案超乎想象——他们不仅读,而且也在重新定义阅读:电子书、听书是日常,“读书搭子”成社交新宠,弹幕评论里寻找共鸣……阅读,演变成全感官、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网络文学IP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热潮从未停歇。《凡人修仙传》的电视剧版播出后,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其大结局却饱受争议。这不仅仅是一部剧集完结的讨论,更是观众对于改编作品复杂心理和期待的折射。本文将深入探讨《凡人修仙传》大结局争议背后的原因,分析网络文学IP改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媒介不断更新换代,彻底改变了文艺的形态与生态。短视频、网络文学、互动影视等新大众文艺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迅速占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对这一深刻变革,文艺评论不能再固守传统的“舒适区”,而需以破局者的姿态,在理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文本创作领域,尤其在网络文学创作中,开创了人智协作的新路径。在这一过程中,AI主要应用于素材准备、核心创作及情感支持等层面。然而,平台与技术的协同推进,使网络文学创作者面临身份认同的挑战。抵制AI的创作者担忧创作主体性被削弱、
日前,第九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在合肥举办,大会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其中,涉及网络文学的“上海杜某某等人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权案”涉案金额上亿,入选十大案件之一,在网络文学版权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年六月,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如期举行。今年的图博会首次设立网络文学专题展,在189平米的专题展区呈现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展示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及影视化改编的丰硕成果,凸显网络文学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活力与文化价值。
曾园琴,笔名雪微凉,上海市网络作协协会会员,网络文学中级职称,第二十一期井冈山“青社学堂”学员,上海网络文学高层级创作人才研修班培训学员;著有多部网络长篇小说,总字数超千万,曾在2020咪咕阅读年度大赏中荣获2020咪咕营业王称号。以脚步丈量江南文脉,以笔墨书
6月28日,改编自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爱潜水的乌贼”(本名袁野)小说《诡秘之主》的同名动画,正式在腾讯视频播出。这部被平台盖章“最强国漫”的作品,以中、英、日、法、韩、德、葡等七国语言配音在全球范围内播出,足见制作方的信心和野心。
“2亿海外活跃用户,12万新增海外本土作者,50万部新增海外本土创作作品,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近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盐城举行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以下简称榜单)暨《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
“2亿海外活跃用户,12万新增海外本土作者,50万部新增海外本土创作作品,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近日,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在江苏盐城举行2024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以下简称榜单)暨《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首次为网络文学设立专题展,展区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给予学术指导。展期内举办多场主题对谈与签售活动,
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3300万部,全年新增作品200万部,同比增长7%。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占网民规模的51.9%,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
在儿童文学领域深耕多年、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的作家、教授崔昕平,近日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其主编的《2024年儿童文学选粹·心迹》一书。这部年度选本以“心迹”为关键词,为探索当代儿童的心灵密码,提供了“童心”般的“考古”。
文学要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不能让市场适应文学的变化。远古时期,文学没有市场,人们只是通过口耳相传讲故事,传播一些民间的歌谣。有了明确的社会分工以后,就有了专业的文人从事创作。不管是写诗作词还是写文章,都可以做到专业化的程度。有了专业化程度,文学就从民间脱颖而出,
所谓名著,我们不妨认为是指兼具比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知名度,经得起不同时代的读者反复阅读与阐释,且被权威文学体制认可的文学作品。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将“文学名著”等同于文学经典。而个别网友对名著的论断,多与我们所受的文学教育截然相反。比如《月亮与六便士》是“渣
避免国产IP出海“昙花一现”,要从多层次构筑产业出海新生态。一方面,技术赋能是破局之钥。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文化对话的桥梁。另一方面,叙事升级需分层推进,从深耕武侠、仙侠等题材,到推动《道德经》等哲学IP影视化、游戏化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