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唤醒”濒危石经
想象一下,1000多年前刻在石头上的佛教典籍,与“微米级微痕增强成像”数字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并非科幻小说,而是目前正在房山千年古刹云居寺上演的“穿越故事”。
想象一下,1000多年前刻在石头上的佛教典籍,与“微米级微痕增强成像”数字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并非科幻小说,而是目前正在房山千年古刹云居寺上演的“穿越故事”。
云居寺保存明代纸经22000余卷,数量之多为国内各大名寺所罕见,其中包括明南藏、明北藏、藏文经卷、单刻佛经等。明代官刻大藏经主要有明南藏与明北藏,云居寺现收藏纸经印本明北藏约 9000 卷,明南藏约 3000 卷。二者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云居寺所藏的相关
在还没有数码存储技术的时代,人类的智慧结晶何以穿越卷帙浩繁传世?公元605年起,在太行余脉的古刹中,一场在石上刻经的浩大工程应运而生,历经隋、唐、辽、金、元、明等多朝接力刊刻,为世人留下一座无与伦比的“石刻图书馆”。
在北京房山区的云居寺内,矗立着一座千年唐塔——开元十年塔。这座看似普通的石塔,却藏着盛唐时期的诸多秘密,成为研究唐代历史、书法、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白带山下,始建于隋末唐初,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因经而寺,寺以经贵,是佛法云集的地方。历朝历代,有众多僧人到此采石刻经,建塔供奉佛祖舍利,因此留下了多座具有时代特征的古塔,寺内的佛教藏经、石
宣纸伏碑,鬃刷蘸墨,在凹凸纹理间拓印岁月痕迹;优雅品茗,青瓷承露,于古寺长廊施予行人清甜;持祈福牌于掌心,点朱砂印于眉间……每桩雅事都是打开传统文化的密钥,待你亲手叩响,解锁端午时节的千年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