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名将胡琏:晚年绝口不提粟裕,去世前拿纸笔画下了一幅地图!
因为他与同僚们相比,确实要略高一筹,不仅能打仗、会打仗,而且更善打恶仗、硬仗,尤其诡计多端、性格狡诈的一面,更是令人觉得他难缠,由此毛主席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
因为他与同僚们相比,确实要略高一筹,不仅能打仗、会打仗,而且更善打恶仗、硬仗,尤其诡计多端、性格狡诈的一面,更是令人觉得他难缠,由此毛主席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
尤其是遭遇了金门失利后,9000左右指战员的伤亡让所有人心里蒙上了阴影,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军在一些海岛上就以防守为主。
来人是开国大将陈赓,被他称为“老同学”的正是宋希濂、杜聿明等人。三年前还被关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他们,此时却被请来与这位解放军大将同桌吃饭。
改革开放后,一些在解放90战争中被我们打败的国军败将的子女纷纷登上大陆,这些人来到了大陆,并没有认为他们的前辈在大陆上做出的事情对不起大陆人民,反而,他们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在为他们前辈翻案。
1924年的珠江之畔,黄埔岛如同一枚青螺静卧水中。孙中山先生在此播下革命火种,创办了那座后来被誉为“将星摇篮”的军校。蒋介石执掌军事,周恩来主理思想,廖仲恺与何应钦一文,恰似琴瑟和鸣。这所军校,像一锅滚烫的熔炉,将北方的黄沙汉子、南国的水乡少年,淬炼成日后搅动
面对插满红蓝两色小旗的沙盘,粟裕苦苦思索。他将目标集中于沿着宿迁东进的一支国军。这支部队是由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胡琏整11师以及戴之奇的整69师组成。从战场态势来看,这支部队相对孤立,可集中兵力一举歼灭之。
抗战期间的白刃战究竟有多残酷,对士兵的心理素质要求有多高?八十年后的今天当漫步在石牌的山野间,仍可能从泥土中翻出锈迹斑斑的刺刀!
1947年孟良崮战役刚打完,他就在日记里写:“我胡琏不是张灵甫。”
黄埔一期二期名将如云,黄埔三期的黄公略、曾泽生和王耀武、康泽、方先觉也比较有名,黄埔五期之后,名将的比例就大幅下降——这就是“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黄埔一期六百多人,二期四百多人,到了第六期,主校加分校学员多达四千三百五十二人,能被大家记住的,也就是戴笠等少数
陕西华县的黄土塬上,少年胡琏攥着私塾的毛笔,听母亲念叨:“隔壁王秀才说,你这字能换五斗粮。”十五岁的他盯着窗外贫瘠的麦田,突然摔笔而起:“家有五斗粮,不当猴儿王!”1925年,新婚妻子吴秀娃卖掉陪嫁银镯,换来八块大洋:“伯玉,去广州闯条活路。”黄埔军校报名处,
母堡占据各处高地并配备重型机枪,子堡呈放射状分布于各个交通要道,隐蔽暗堡群藏匿于残垣断壁之间,三重铁丝网与尖锐鹿砦构成无法逾越的死亡地带,连护城河底部都密布着倒刺铁丝网。
1943年5月30日,长江三峡的群山间,一场没有枪炮声的“静默杀戮”正在上演——中日两军上万人刺刀相向,刀刃碰撞的金属声与嘶吼声交织,战场血流成河。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1907年出生于今华州区赤水镇会东方北会村。其家境贫寒,父亲胡景彦主要务农,有时还要替人打短工以维持生计。胡琏兄妹三人,兄长胡进禄,他排行第二,妹妹叫胡东菊。胡琏幼年名从禄,在村里读私塾。十三岁上华县高等小学。他资质聪慧,勤奋好
今天研究金门战役,守军兵力规模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如果连敌军兵力规模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了解敌情?敌情不明,还怎么研究和决定作战行动?下面,我们通过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的记述,来了解当时金门守军的具体情况。
1948年8月,蒋介石鉴于国军的步步失利,被迫放弃全面防御而采取重点防御战略,并指派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匪”总司令。
其实国民党内斗的问题,自蒋介石北伐时就注定了。大白话说就是:蒋介石联合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组成的新军阀,打败了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老军阀。然后这四位新军阀就又中原大战,蒋介石最后联合了张学良胜出。
渡江战役结束后,5月23日,中央军委就渡江后的进军问题做出了具体部署:以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负责歼灭马步芳、马鸿逵等部以及胡宗南集团一部,解放并经营陕、甘、宁、青、新五省,其中一部则准备入川;以第二野战军在协同第三野战军占领宁、沪、杭等地后,主力集结于皖南、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战争时期,我军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他们就像是下山的猛虎,对任何强硬的对手都有信心去击败,但在有一次战争之前,身经百战的粟裕却提醒猛将许世友不要轻易招惹胡琏。
1947年,华野在这一年中和黄埔四期的三位将领都进行了硬碰硬的作战,这三人率领的部队都是全美械主力,其中张灵甫被击毙,而与李弥和胡琏的战事呈现出胶着之态,这不但有攻打孟良崮全歼74师产生的兵力损耗,也有后期的战术优化,那么这三人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