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大战用什么武器?
最近,天文学家首次目睹了一场猛烈的宇宙碰撞,其中一个星系以强烈的辐射穿透了另一个星系,从而抑制了后者形成新恒星的能力。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ESO's VL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LMA)的观测数据揭示了这场星系大战的所有血腥细节。
最近,天文学家首次目睹了一场猛烈的宇宙碰撞,其中一个星系以强烈的辐射穿透了另一个星系,从而抑制了后者形成新恒星的能力。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ESO's VLT)和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波阵(ALMA)的观测数据揭示了这场星系大战的所有血腥细节。
新的研究表明,不需要暗能量来解释宇宙膨胀的加速——相反,太空中的巨大虚空正在创造一种错觉。科学家们说,暗能量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他们的研究使现代宇宙学的基石之一受到质疑。在 2024 年 12 月 19 日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白矮星刚形成时,表面温度可以高达十几万度,内部温度更是上亿。在不考虑暗物质和质子衰变的前提下,白矮星由于缺少能量来源,对外辐射只能依靠自身残余的热量,因此接下来它会迎来一个快速冷却期。大概只要十几亿年,白矮星的表面就会从十几万度一下子降到只有几千度。之后,白矮
你是否曾心生疑惑:太阳每秒钟竟有420万吨物质如梦幻泡影般化为乌有,这相当于1.3亿头非洲象在瞬间彻底湮灭!如此惊人的物质消耗,已持续了漫长的46亿年。可为何太阳不仅没有丝毫缩小的迹象,反而愈发明亮?这一答案,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燃烧”这一概念的常规认知——太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着未知的外星生命,其中那些具有与地球相似的地质环境的行星被称为“类地行星”,也被认为是外星生命最可能存在的地方。但是,这些行星真的像地球一样吗?
在人们的印象里,黑洞的形成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宇宙奇观:一颗恒星在生命的尽头猛烈爆炸,其残骸在自身的重力下坍塌,最终化为贪婪吞噬周身万物的饕餮巨兽。但有没有一种可能,黑洞并不总是来得如此声势浩大?有没有可能,在无人留意的角落,某些看似寻常的恒星内部,正有一颗黑洞在
根据黑洞专家 Heino Falcke、量子物理学家 Michael Wondrak 和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数学家 Walter van Suijlekom 的新计算,宇宙中最持久的恒星天体——白矮星——将在大约 10 年内衰变为虚无78年。 法尔克承认,这是“非
小幽灵星云NGC 6369如宇宙深眸,凝视沉思者的眼睛,深沉且辽远,是很多业余天文学家的最爱!从地球上观察,它是一个优美星云,环绕一颗恒星残骸,座落于蛇夫星座。NGC 6369是行星状星云,由威廉·赫歇尔发现。核心是白矮星,紫外辐射导致星云发光,结构复杂,直径
近期,科技界传来了一项引人深思的新发现。一项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的三位科学家主导的研究,通过对霍金辐射现象的深入探索,重新评估了宇宙中恒星残骸的寿命,进而对宇宙的终极命运提出了新的见解。
近期,一项由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科学家团队进行的研究,对宇宙的寿命提出了全新的见解。这项研究通过深入探索霍金辐射现象,重新评估了宇宙中各类恒星残骸的寿命,进而对宇宙的未来命运做出了更为紧迫的预测。
科技媒体 phys 于 5 月 12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最新研究表明,科学家通过计算白矮星蒸发所需时间,重新估算了宇宙的寿命,认为宇宙的衰亡速度比此前预测的要快得多。
但是,如果你曾经想过这一切究竟何时会结束,你可能会发现知道有人真的做了数学计算,这很奇怪地令人欣慰,或者可能有点令人不安。事实证明,这场宇宙大结局可能比科学家们以前想象的要早到来。
2023年,来自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的科学家曾经提出,无需事件视界,时空曲率本身就能导致黑洞蒸发,而中子星等其他天体会通过类似霍金辐射的过程蒸发。
10^78年,这不是某个科幻小说中的时间,而是三位荷兰科学家最新计算的宇宙最终寿命。三位科学家——黑洞专家Heino Falcke、量子物理学家Michael Wondrak和数学家Walter van Suijlekom——刚刚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此前关于
近日,一项惊人的天文发现震撼了科学界:一颗白矮星正悄然向太阳系逼近,据估算,留给人类的时间大约还有2.9万年。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思,人类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宇宙挑战。
人类社会,这个历经沧桑、几度历经危亡的伟大文明,曾几何时,据研究称,在公元前7000年因某次超级火山爆发,人类数量锐减至仅剩数千。二十世纪末,我们同样险些沉沦于核武器的威胁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