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

理论与实践 | 别让“烂梗”梗住青春表达:从文化、教育到平台的引导之道

近年来,网络语言的爆炸式传播已成为全球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网络热梗不仅展现了青年社群间的表达创造力,也折射出全球范围内代际沟通、文化转型与语言规范之间的张力。人民网的“三评网络烂梗”直指网络语言中存在的粗俗、暴戾、空洞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青少年语言环境

教育 青春 网络语言 网络热梗 语体 2025-06-11 20:13  5

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

无论是去年出圈的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还是今年开年爆火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些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凭借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主题意蕴,引发了很多观众和网友的热议、共鸣。实践证明,正能量同样可以赢得高人气、拥有大流量。对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来

思想政治 教育者 正能量 政治 网络语言 2025-06-04 11:01  5

解码“典孝急”背后的网络交流新生态

经常浏览短视频平台或社交论坛的人,想必不会对“典孝急乐蚌麻”等词汇感到陌生。它们或反讽他人老调重弹、或用谐音表达“蚌埠(绷不)住了”的戏谑态度,是当代年轻群体快速表达情绪或调侃热点事件的常用方式。 近日,一场关于“‘典孝急乐蚌麻’是语言的进步还是退步”的辩论赛

网络 生态 蚌埠 网络语言 数字原住民 2025-05-30 08:52  5

表达爽词“喜大普奔”为什么被禁

此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了一则《通知》,明确指出一些节目和广告在表达中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的现象,如将“尽善尽美”改为“晋善晋美”等,并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这一举措引发

网络语言 广电总局 网络流行语 晋善晋美 传播媒介 2025-05-24 10:51  5

网络语言中的幽默与自我保护

在网络时代,语言的表达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简单的文字交流到充满创意的表情符号、网络用语,再到如今各种充满幽默感和自我保护意味的ID签名,我们看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看似调侃甚至有些自嘲的网络语言,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涵。

社会心理 幽默 网络语言 攻击者 幽默感 2025-05-19 01:25  6

这是给上杭广大党员同志的一份倡议书,请查收!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深度融入我们的工作、生活,成为信息传播与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党员的网络行为不仅代表个人形象,更关乎党的形象和声誉。为了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网络行为规定》,切实规范党员网络行为,全力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

网络空间 网络语言 网络舆情 试点县 上杭县 2025-05-12 17:3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