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有多残酷?三天三夜关小黑屋,作弊要掉脑袋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道尽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转折。在没有现代高考的年代,科举考试就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设立进士科算起,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残酷程度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流传千年的诗句,道尽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转折。在没有现代高考的年代,科举考试就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设立进士科算起,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残酷程度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体系之间横亘着六百年的光阴长河,当我们在当代语境下审视"秀才"这个称谓时,看到的不仅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剪影,更是一面映照古今人才选拔制度的明镜。明清时期,童生通过院试才能获得秀才功名,这个看似简单的进阶过程,实则是无数读书人皓首穷经的终极追求。
七年前,23岁的他在广州参加府试失利,回家后大病一场,同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他上了天堂,看到皇上帝、天妈、天兄、天嫂、天妹等诸多神明,皇上帝还当面赐给他一把宝剑及一方玉玺,封他为“天王大道君王全”,并差遣他赴人间“斩妖留正,作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