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春耕生产】双龙镇科技赋能春耕助力粮食增产增收
在镇内民强家庭农场,农技人员耐心指导农户绘制“米豆间作”种植图纸。“玉米植株高大,作为高位作物可以发挥边行优势;大豆相对矮小,在低位也能充分接受光照,两种作物通风透光,协同共生。”技术员介绍。这种“一地双收”的复合种植模式,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又能增收一
在镇内民强家庭农场,农技人员耐心指导农户绘制“米豆间作”种植图纸。“玉米植株高大,作为高位作物可以发挥边行优势;大豆相对矮小,在低位也能充分接受光照,两种作物通风透光,协同共生。”技术员介绍。这种“一地双收”的复合种植模式,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基本稳定,又能增收一
在天生镇新芽村的田间地头,翻耕机的轰鸣声与农户的谈笑声交织,构成了一曲生机勃勃的春耕交响乐。村民李成轩弯着腰,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忙着旱育秧。他身后的田垄上,一排排刚刚覆盖完的薄膜整齐排列开来,仿佛为大地披上一件闪亮的“春装”。“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解决了我们育
人勤春来早,小麦田管忙。2025年4月5日,走进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伏道镇后攸昙村农田里,一株株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飞手王彦超正在操控植保无人机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一架架载着农药的无人机低空掠过青青麦田,均匀地喷洒下雾状农药,为小麦丰收“保驾护航”。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春耕春管进入大忙时节,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初,全国23个省份开始春灌,累计灌溉面积超1.2亿亩,其中2200余处大中型灌区开灌,累计灌溉面积超1亿亩。
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目前,正处于翻耕的关键阶段,农机在田野间来回穿梭,发出阵阵轰鸣,翻耕后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为新一年的播种做好了准备。吉尔嘎朗镇茂林塔拉种植专业合作社抢抓农时,带领农户、社员们奏响了激昂的春耕“奋进曲
记者来到白沙街道马岗曾屋村看到,清明过后,种粮大户邓大哥正带领村民开展900亩农田的自动化插秧工作。在现场,自动插秧机来回作业,一天就能完成60亩地的插秧。这种方式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为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地回暖,万象“耕”新。眼下正是大新县各乡(镇)春耕生产工作的关键时期,4月8日,来到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150多亩水稻种植基地,田野上,插秧机高速运转在田间来回穿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春耕现场少了弯腰劳作的身影,多了科技赋能的“智慧农机”,一幅“机械闹春耕
春耕时节,在土左旗毕克齐镇什报气村萝卜种植基地,一台搭载木牛导航系统的智能起垄播种机正在作业,机械精准开出深约30厘米的种植沟,同步完成起垄、播种、覆土、覆膜等工序,较传统人工效率翻番。
春满三湘,犁铧破土。在广袤的田野间,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以数字技术为犁,以智慧服务为种,在全省铺开一幅科技春耕的壮美画卷。从智慧果园到云端农技,5G基站化作田垄间的守望者,数字平台成为新时代的“掌犁人”,为传统农耕注入澎湃数智力。
走进夹河镇田间地头,大型拖拉机牵引着驱动耙轰然前行,所过之处,沉睡一冬的土地被迅速平整,肥沃的泥土如波浪般层层翻卷。驾驶员目光紧盯仪表盘,精准操控着方向盘。以往,传统旋耕机不仅效率低,土地平整效果有限,播种前还得进行几道工序。如今,这台大功率拖拉机一天能平整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临泽县供销联社强化工作安排,引导各个基层供销社以镇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展生产性多环节托管服务面积落实工作,同时大力开展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春耕春播注入强劲动力,铺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色之路。
“以前没用过这么先进的设备,今年第一次装导航,一开始还不太会用,多亏了技术人员帮忙调试。”3月12日,文水县田园薯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春日的阳光洒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机的轰鸣声与远处的鸟鸣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春耕的乐章。刚刚适应新设备的农机手坐在驾
今日永州讯(江华特约记者 朱婷 杨祖珩 通讯员 盘训校)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连日来,江华大路铺镇抢抓农时,积极推进育秧大棚建设,为后续集中育秧、提高粮食产量打好基础。
科技赋能,春耕生产跑出“加速度”。近日,在竹山县宝丰镇深河村的农田里,两台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旋耕器在田间耕作,只见它灵活地转弯、掉头,所到之处,土地被整齐地翻耕,为后续播种做好准备。
今年以来,灵台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跳起摸高”的奋进姿态和“满弓紧弦”的实干精神,统筹春耕备耕、春管春防、产业培育等工作,全县春季农业生产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灵台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跳起摸高”的奋进姿态和“满弓紧弦”的实干精神,统筹推进春耕备耕、春管春防、产业培育等工作,全县春季农业生产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
3月19日,建设银行双鸭山分行向宝清县七星河乡建平村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农机设备,破解了春耕生产难题。这笔金融“活水”不仅为1.8万亩耕地注入生产动力,更通过“党建+产业”模式激活集体经济,预计年增收4.5万元以上。
3月30日,在绥德县二十四洼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的百亩现代苹果示范园里,起垄机正在田间往来穿梭,随着翻涌的泥土均匀铺展,整齐划一的种植沟壑渐次成型。今春以来,各类智能化农机装备在绥德县广袤田野大显身手,勾勒出科技助农的生动图景。
汨罗市科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铁青穿梭在育秧大棚内,仔细检查秧苗的长势。向铁青介绍,今年合作社计划育秧12000亩,实际育秧15000亩。其中,8000亩供合作社自身使用,代育代插、代育代抛的面积接近7000亩。
粮食增产,科技先行。汨罗市积极推广机械化育秧与智能化管理模式,全力按下春耕生产“快进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