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上的尸骸:1933年乌克兰饥荒目击录
1932年11月,第聂伯河畔的科尔孙村。当征粮队砸开老农安德烈的谷仓时,这个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兵扑倒在麻袋上嘶吼:“这是留到开春的种粮啊!”士兵用枪托砸碎他三根肋骨,拖走最后18普特黑麦。当夜,安德烈把全家人召集到地窖,将毒蘑菇汤分盛五碗。“体面地走,比当食尸
1932年11月,第聂伯河畔的科尔孙村。当征粮队砸开老农安德烈的谷仓时,这个参加过日俄战争的老兵扑倒在麻袋上嘶吼:“这是留到开春的种粮啊!”士兵用枪托砸碎他三根肋骨,拖走最后18普特黑麦。当夜,安德烈把全家人召集到地窖,将毒蘑菇汤分盛五碗。“体面地走,比当食尸
1956年底,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发表了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第二次浪潮的先驱之作: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据说,次年一月,海明威和雷马克就打来电报,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的苏联同行的热烈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