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银行服务“双碳”目标的创新实践
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碳核算、建设碳账户体系和优化碳资产负债表,正逐步构建起气候适应性金融服务体系。碳核算为商业银行落实减排政策、评估气候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商业银行可构建碳账户体系,打造碳资产负债表,推动碳金融产品和服
在落实“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碳核算、建设碳账户体系和优化碳资产负债表,正逐步构建起气候适应性金融服务体系。碳核算为商业银行落实减排政策、评估气候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撑;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商业银行可构建碳账户体系,打造碳资产负债表,推动碳金融产品和服
这仅是冰山一角,在新能源设备圈,三一重工堪称融资界的“六边形战士”:以融资租赁为核心,左手金融科技,右手产业链协同,既能降低客户门槛,又能控制风险,还能玩转全球市场和碳金融。
截至2025年4月末,欧盟碳市场(EU ETS)碳价65.62欧元/吨,较上月末下降了1.56%。中国全国碳市场方面,4月CEA总成交量590.6013万吨,总成交额为45686.2457万元,分别环比上涨了85.93%和75.10%。4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综合收
为了帮助大家选好专业,之后会文章会给大家全面介绍本科专业中的14个一级分类(学科门类)、93个二级分类(专业类)、816个三级分类(具体专业),算上新增的交叉学科类专业,三级分类(具体专业)有845个。
碳定价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政策工具,正重塑着全球经济与能源格局。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全球已有68个碳定价机制投入运行,覆盖全球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中,碳市场以其市场化资源配置优势,成为各国推动低碳转型的核心抓手。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主题书单。从气候变化到生物多样性,从低碳生活到可持续发展,这些书籍将带您走进生态文明的智慧宝库。它们不仅记录着地球的脉动,更指引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向。
中国自2021年7月启动全国碳市场。碳价整体呈上升趋势,从48元/吨的开盘价到2024年底97.49元/吨的收盘价,上涨超100%。
国网河北物资公司深度聚焦绿色金融领域,创新推出“绿色订单融资”服务,为电网物资链上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产业链的绿色升级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