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生物医学精准辐照研究平台”正式建成启用
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下,依托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以及强光磁科学中心,“放射生物医学精准辐照研究平台”在我校正式建成启用。该平台以“图像引导的可视化X射线照射系统”为核心,建有“微纳尺度生物过程分析平台”和“类器官生物
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下,依托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以及强光磁科学中心,“放射生物医学精准辐照研究平台”在我校正式建成启用。该平台以“图像引导的可视化X射线照射系统”为核心,建有“微纳尺度生物过程分析平台”和“类器官生物
在最新的研究中,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和 Insilicom LLC 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在 LitCoin 自然语言处理挑战赛 (2022) 中获得第一名的信息提取流程,利用所有 PubMed 摘要构建了一个名为 i
根据是否需要外力,液滴产生通常包括两种类型,即被动和主动产生微滴。被动方法不需要外力,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液滴的形成主要通过改变微通道结构和两相速度比来控制。主动方法通过外力产生液滴,通常具有复杂的设备几何形状。有关液滴产生的具体原理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之前的综
据2021年卓越研究框架(REF 2021)显示,邓迪大学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居于英国大学首位。卓越研究框架是英国对大学科研实力的权威排名,每7年发布一次。在REF 2021中,邓迪大学提交的16个学科单元评估中,84% 的研究成果被评为“世界领先”或“国际杰出
石雨江,博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双聘教授,复旦大学长寿与衰老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表观遗传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原哈佛医学院教授,国际知名表观遗传学家。
2025年第十届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ICBIP 2025)将于2025年8月1日至3日在中国成都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与IEEE联合主办。ICBIP旨在为展示突破性研究成果、探讨前沿趋势及培育合作机遇提供优质平台。我们诚邀全球教育工作者与
中文别名: 钛酸锶;钛酸锶基片;间甲基-Β-苯丙氨酸;纳米钛酸锶;钛酸锶基片, 10x10x0.5mm,两面抛光, 100 orientation;钛酸锶, S.A. 12.5-25m^2;氧化锶钛;氧化钛锶
Tris-HC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缓冲剂,其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pH 7.0–9.0)具有稳定的缓冲能力。20 mmol/L浓度和pH 7.8的配制参数使其适用于多种科研场景,尤其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神经疾病与机制、生殖健康与诊断、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制等领域用着广泛的应用,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为了加强国内外单细胞和空间组学技术学术交流,促进单细胞&空间组学基础研究、转化与临床
2018年,主要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广州医科大学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的 Song-Hui Xu , Song Zhu , Yanjie Wang , Jin-Zhou Huang , Min Chen , Qing-Xia Wu
随着干细胞、类器官、基因编辑、单细胞组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精准治疗、生物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迎来了暴发式的发展机遇,灵长类生物医学研究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使命和机遇。“灵长类生物医学国际研讨会”是我国最重要的灵长类研究领域会议之一,自200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
微流控(MFs)设备的设计和开发的最新进展使得将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小型化为微通道网络系统成为可能,该系统已成为一种高效且低成本的工具。生物医学微型设备包括由许多微米和纳米尺寸的集成设备组成的集成结构,从粒子操纵到传感的许多过程都在平台中进行。微流控在生物医学
在生命与健康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突破的进程中,香港城市大学迎来重磅消息——正式成立生物医学学院!自2025年1月1日起,这个新学院将凭借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及数字医学等领域的雄厚研究基础,积极响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施政报告,通过建立药物和医疗器械“初
俄罗斯加马利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心对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全癌种防治疫苗完成首批测试。测试显示,接种疫苗的小鼠在对抗黑色素瘤时表现出明显效果。这一疫苗并不局限于黑色素瘤,还计划扩展至肺癌、肾癌和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其核心创新在于个性化治疗模式:为每位患者量
2016年,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材料生物医学效应和纳米安全重点实验室的AI-ping Lan , Xian-jia Xiong , Jun Chen , Xi Wang , Zhi-fang Chai , Yi Hu(通讯作者) 在
第三届国际硫化氢生物医学国际会议(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2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于2014年6月4日至6日在位于日本京都市的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召开。本次会
2025年第17届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技术国际会议(ICBBT 2025)将于2025年5月23日至26日在中国杭州举办,ICBBT 2025由IEEE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旨在汇聚生物信息学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该领域的观点和经验分享,提供一个理想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月14日的未来技术论坛上表示,俄科学家已接近研制出针对癌症的新型疫苗和免疫调节药物,并有望很快投入临床使用。
生物医学科学(Biomedical Sciences 或 Biomedicine)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致力于将生物技术及自然科学理论融入临床实践之中。这一领域与健康和生物学紧密相关,并对健康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在上个月发布在bioRxiv上的预印本中进行了描述,它能够设计出一种名为纳米体的抗体片段,这种抗体片段可以与导致COVID-19的病毒结合,在一个全人类研究小组所需的一小部分时间内,提出了近100种这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