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多重宇宙:我们的世界与其他“准世界”之间是否存在本质差异
准粒子概念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得到了许多重要应用。那么,我们的世界是否可能是准粒子构成的“准世界”?事实上,物理学家正致力于构建适合任意子存活的“准世界”,并且构建现实世界的理论模型与设计“准世界”这两件看似不同的行为,竟具有惊人的协同
准粒子概念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得到了许多重要应用。那么,我们的世界是否可能是准粒子构成的“准世界”?事实上,物理学家正致力于构建适合任意子存活的“准世界”,并且构建现实世界的理论模型与设计“准世界”这两件看似不同的行为,竟具有惊人的协同
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1902年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尔一个特殊的双语家庭。他的父亲查尔斯·狄拉克是来自瑞士法语区的严厉教师,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父亲坚持在家中只用法语和子女交流,甚至规定吃饭时一家人要分开坐:父亲带着年幼的保罗在客厅只讲法语,母亲则
石墨烯,这一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蜂窝状晶格,自2004年首次被成功剥离以来,以其独特的电子性质和卓越的物理特性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明星。它的电子行为不同于传统三维材料,呈现出类似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Dirac fermions)的特性,这种奇异性质赋予了石墨烯
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一系列革命性的理论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在这百年间,有六位物理学家的贡献尤为卓著,他们不仅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更为人类科技文明开辟了全新道路。这些科学巨匠的思想光芒穿透时空,至今仍在指引着人类探索自然的征程。
在经典物理的世界里,质量被视为物质永恒不变的属性。然而,当科学家们深入量子领域,探索拓扑材料的奇妙特性时,却发现了令人震惊的现象: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量竟然可以“消失”!这看似违背常识的发现,正是当代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