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的李娟与菜场的陈慧
当阿勒泰最后一匹转场的骆驼踏碎月光,李娟笔下的散文正记录着牧人褡裢里馕饼的余温;而同一时刻,在浙东小镇菜场的昏黄灯光下,陈慧笔下的生活笔记早已写满了三页,而在收银台边那张剥落的“诚信经营”贴纸,在她眼里比奖状更加动人。
当阿勒泰最后一匹转场的骆驼踏碎月光,李娟笔下的散文正记录着牧人褡裢里馕饼的余温;而同一时刻,在浙东小镇菜场的昏黄灯光下,陈慧笔下的生活笔记早已写满了三页,而在收银台边那张剥落的“诚信经营”贴纸,在她眼里比奖状更加动人。
说起牧场与边疆,总会让人联想到连绵的绿意与闪光的雪山,“奶水像河一样流淌,云雀在绵羊身上筑巢孵卵。”这也是大部分在城市生活的人,对原野生活的瑰丽想象。
这些带着草屑与奶腥气的文字,出自一个名叫李娟的普通女子 —— 她没有显赫的学历,没有优渥的成长环境,却用一支笔,将新疆的风与草、人与事,都酿成了带着露水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