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丰碳管、二硫化钼量子点登上AM、AFM等顶刊!
2025年3月12日,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报道先丰客户开发了一种基于双层离子水凝胶的突触器件,用于制备仿生视网膜。研究人员采用离子限域传输策略,通过调整水凝胶网络的孔隙结构,调控离子在异质界面处的传输行为,从而模拟生物视网膜中抑制型与兴奋型
2025年3月12日,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报道先丰客户开发了一种基于双层离子水凝胶的突触器件,用于制备仿生视网膜。研究人员采用离子限域传输策略,通过调整水凝胶网络的孔隙结构,调控离子在异质界面处的传输行为,从而模拟生物视网膜中抑制型与兴奋型
大家好!今天带大家一头扎进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s)的奇妙世界,探索自旋-电荷相互转换的神秘机制。这就好比一场微观世界的冒险,而主角就是我们的“明星材料”——二硫化钼(MoS2)。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 近日,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 32 位 RISC-V 架构微处理器 ——“无极(WUJI)”。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二硫化钼原子层之间挤入适量的钾离子,可将其从半导体转变为金属、超导体或绝缘体。通过使用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物理学家开发的晶体管器件来调整其电子特性,可使同一种层状材料表现为超导体、金属、半导体或绝缘体。
网友们除了震撼于科学的迅猛发展,也由该突破联想到“二向箔”“纳米飞刃”等科幻作品中的高端科技,还有人对“二维”的界定感到迷惑不解。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它采用特定的制造工艺,将一个电路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
人类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在此研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二维材料了。近日一个好消息传来,一项发表在《自然》上的研究显示,中国科学家造出二维金属,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20万分之1左右,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近日,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太赫兹研究中心戴建明教授课题组,利用双色场激发下产生的量子相干效应,实验研究了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量子相干效应诱导光电流产生的相干太赫兹辐射,证实了单层和多层二硫化钼(MoS2)材料中的量子相干效应均发生在直接带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