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口中夺食,就是严重教育腐败
春秋时鲁国饥荒,孔子推开案上肉糜,与学生分食藜羹。千年后,当山西汾西二中的学生揭开餐盒,看见的却是被校长赵孟锁们克扣四成的"缩水餐"。从曲阜杏坛到现代校园,教育者的饭碗里盛着的不仅是粮食,更承载着文明的重量。而今这饭碗被蛀出黑洞,漏掉的不止是米粒,更是一个民族
春秋时鲁国饥荒,孔子推开案上肉糜,与学生分食藜羹。千年后,当山西汾西二中的学生揭开餐盒,看见的却是被校长赵孟锁们克扣四成的"缩水餐"。从曲阜杏坛到现代校园,教育者的饭碗里盛着的不仅是粮食,更承载着文明的重量。而今这饭碗被蛀出黑洞,漏掉的不止是米粒,更是一个民族
之前文章里说了几句科举,很多小伙伴私信让多讲点,因为不少人突然发现对这个东西非常陌生。咱们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本文主要以明清为例,因为唐朝科举本来也是个辅助,宋朝倒是挺多,但是数据不如明清详实。明清六百年,科举已经足够完善,并且资料非常详细。
让我意外的是,“际会东林”竟然不是一场会议的主题,而是一座建筑的名字。我站在这座建筑面前左右端详,期望从它身上找到些许凛凛风云之气,但它却示我以一派不动声色的静穆,仿佛它的阅历很深。然而,它实在是一座全新的建筑。